陳帆:推過渡性房屋跟「共同富裕」精神差不多 明年中多 4 千單位

0
408

房委會早前公布,公屋最新輪候時間達 5.9 年,創 22 年新高。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24 日)接受香港電台節目《盤點政策》訪問時表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在《施政報告》把過渡性房屋單位「加碼」至 2 萬個,當中 1 萬個單位,會在 2023 年落成。陳帆形容,今次計劃推展快,現在回想與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共同富裕」精神差不多,因既有社會參與,也有商界朋友「出錢出力」。

陳帆分享過渡性房屋的「背後故事」時指,政府早年分析了很多數據之後,發現增加公屋供應需時長,唯有先找方法解決今年15 萬宗申請的短期需求,故由 2017 年至 2019 年開始尋找資金,「錢,公益金度攞;樓,搵啲發展商朋友將舊樓翻新,基本上相對快。動用社會資源、社會力量去做」 。陳帆形容,現在回想,做法與十四五規劃的「共同富裕」精神差不多。

陳帆又指,當初在《施政報告》僅提出目標 1 萬單位,到了 2020 年初再增至 1.5 萬,主要由關愛基金及社創基金出資金,直至去年 6 月立法會才正式通過有關撥款。他預計,明年年中會多 4,000 多個單位,後年年中再多 1 萬個,因原先目標 1.5 萬個單位已有時間表,故林鄭早前在《施政報告》提出增加目標至 2 萬個單位。

他亦補充,房委會會考慮申請人是否已輪候三年以上,以避免可能有長者及小孩的家庭在過渡期間要「周圍搬」,可以只搬一次去過渡性房屋單位,之後便直接上公屋。

曾限租金加幅上限15%被批   稱「至少確保過到」

被問及如何看劏房問題,陳帆指香港是自由及資本主義社會,《基本法》也有保障私人產權,所以政府需要平衡《基本法》及貧富公平的問題,所以設立了研究小組探討劏房管制。他形容,立法會討論時「火花四濺」,但官員們要在後方「揸住水喉周圍射」,並與個別議員溝通,最受爭議的是沿用 10% 或 15% 租金加幅上限。

政府上月原先認為租金加幅上限為 15%,已可為租客提供額外及有效的保障,但被各界批評太高,政府其後修改至 10%。陳帆形容,政府不會「無嘢搵嘢嚟搞」,研究之後一定會有所行動,但當時擔心如果政策太「辣」,或引致業主發起司法覆核,從而延長了過程,所以政府目標是「減少堵塞」,希望政策在本立法年度內通過,所以才先從社會、法律、市場角度出發,之後再了解議員想法,形容「雖然有風浪,但至少確保過到」。

陳帆指,政府也一直關注公屋居住質素,例如建設太陽能板等再生能源、考慮微氣流通風及採光、石礦場裝飾等等,稱希望公屋及過渡性房屋的居民,有空間可以呼吸和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