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數千網民湧入談新疆 打開公共討論縫隙 Clubhouse 是曇花一現嗎?

0
394

一個漢族的男人點進了名為「新疆有個集中營?」的 Clubhouse 房間,聽到維吾爾人在分享有關新疆集中營的故事。過了一會,漢族男人打開自己的麥克風,告訴房間裏的人,他正在開車,因為聽到情緒無法控制,不得不把車停到路邊,大哭起來。

這個討論新疆議題的房間,是 Charles(化名)在 2 月 6 日早上創立的。Charles 來自中國大陸,如今移居美國已超過 10 年。那天他有國內的朋友剛註冊 Clubhouse,一個新興的音頻社交應用程式,於是,Charles 決定和朋友在那上面開房間聊天。由於朋友是在中國體制內工作的人,Charles 平日也會就一些話題與他辯論,最近有外媒報導指,有新疆集中營倖存者稱女性被集體性侵,於是 Charles 就定了這個題目,希望討論新疆的情況。「好不容易有一個自由的地方,那我們聊一下。」

Charles 和朋友私聊一會後,決定將房間公開。不到一個小時,房間就滿了幾千人。一開始,房間裏一些漢人表示驚訝:「還有這樣的事情?」很快,一個在國外工作的維吾爾人進來,開始分享自己的故事,在那之後,身處世界各地的維吾爾人陸續湧進房間。

房間裏的討論持續了整整 12 小時,Charles 表示,「房間自己形成了一種安全、讓大家可以分享自己脆弱經歷的氛圍。」於是,越來越多維吾爾人向眾人講述自己經歷的真實故事,當某些民族主義者的漢人對那些故事表示質疑,更多房內的漢人和維吾爾人參與者打斷、或者反駁質疑的聲音,有漢族人說:「我是漢族人,我都聽不下去了。」也有漢族人向維吾爾人哭著道歉。

資料圖片:新疆再教育營,圖片來源: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在「新疆有個集中營?」的房間熱烈討論的同時,Clubhouse 上還有多個兩岸三地用戶討論政治議題的房間在持續運作。在中國封禁 Clubhouse 之前,無數來自中國的用戶可以不用「翻牆」便參與其中。這大概是自 2009 年中國封禁 Twitter 和 Facebook 之後,中國用戶第一次可在不受當局限制之下自由參與網上討論,這亦是第一次如此大規模、跨地域的華文民間交流。

「新疆有個集中營?」的房間在 2 月 7 日結束討論。翌日,2 月 8 日傍晚,中國封禁了 Clubhouse。

「我們展現自己人性更好一面的能力,我們透過對話解決衝突的能力,這正是中共要封禁的東西。」當晚,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徐洛⽂在臉書不無傷感地寫到。他記錄了過去一星期 Clubhouse 觸動自己的一些時刻,又把人們討論議題的房間稱為「哈貝馬斯式(Jürgen Habermas)的華文空間」。資深的香港媒體人張潔平則形容 Clubhouse 的公共討論為不同地域的人們「打開了一條縫隙」。

罕見的「縫隙」是曇花一現,還是會繼續演變、形成特別的公共空間?當中,聲音作為媒介是如何改變過去互聯網時代的傳播方式,又將走向何處?《立場新聞》訪問「新疆有個集中營」、「廣州人問香港人」、「記者政治不正確群」房間的創立者和運營者,在房間裏分享經歷的維吾爾律師萊漢·阿薩特(Rayhan Asat),以及首個獲邀試用 Clubhouse 的港人工程師黃文津(Jane Wong)、媒體人張潔平及研究新媒體的學者徐洛⽂,希望與讀者一齊探討 Clubhouse 帶來的新世界。

資料圖片,來源:William Krause @ Unsplash

*          *          *

談新疆、談香港:痛苦中「結盟」、還原人本身?

萊漢·阿薩特(Rayhan Asat)說,她是帶著複雜的心情進入「新疆有個集中營?」的房間。「我知道有人歡迎我,有人不歡迎我。」

萊漢·阿薩特是第一個在哈佛法學院獲得碩士學位的維吾爾人,她 2009 年赴美,現在是美國永久居民。從去年開始,萊漢·阿薩特決定公開為弟弟伊克帕·阿薩特(Ekpar Asat)發聲——伊克帕·阿薩特在 2016 年從美國返回中國後消失,至今已經第五年。去年冬天,姐姐萊漢·阿薩特聽說,弟弟因涉嫌煽動種族仇恨,被判處 15 年監禁。

在發言之前,萊漢·阿薩特聽到有「小粉紅」在重複中國官方關於新疆集中營的論調,稱與「反恐」有關,然後被其他聽眾打斷、反駁。這給了她信心:「我一直想有這樣的機會(和中國民眾交流)。如果我選擇講述真實,也許會有人想和我交流。」

輪到萊漢·阿薩特,她開始講述弟弟失蹤的故事。「我在和你們講的同時,我非常擔心弟弟在遭受酷刑。」她說。她的父母均是共產黨員,父親是水務部門的公務員,母親是退休的化學教授,而弟弟是一名企業家,參加過政府組織的活動。

「我家這樣『模範』,(弟弟)都被送進了集中營。」

維吾爾律師萊漢·阿薩特(Rayhan Asat)。她是第一個在哈佛法學院獲得碩士學位的維吾爾人,現為美國永久居民,從 2020 年開始為在新疆失蹤的弟弟伊克帕·阿薩特(Ekpar Asat)持續公開發聲。

萊漢·阿薩特的發言超過了兩分鐘,但無人停止她。她的發言結束後,有人在哭,有人道歉。萊漢·阿薩特還記得,在整個討論裏,曾有漢人說:非常感謝維吾爾朋友的聲音,我很理解你們的痛苦。然後另一個漢人說:不要說你理解,你永遠不會理解他們的痛苦。

「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發生了,」萊漢·阿薩特說,「他們也開始成了我們的 ally(盟友)。」

萊漢·阿薩特以及其他維吾爾人的發言,被其他聽者記錄、發到 Facebook 和 Twitter 上面,迅速成為熱門話題。更多的人湧進房間,希望見證這個跨族群、跨地域的公共討論時刻。

「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媒體可以做到讓兩岸三地、全球華人在一起交流。」創立這個房間的 Charles 說。他事後回想,討論新疆的房間能獲得如此好的效果,也許是「storytelling」在起作用。「為什麼很多電影打動人?它不是一上來就跟你講道理,而是給你講一個故事。最後你自己從故事裏得到一些道理、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運營「記者政治不正確群」房間的公民記者、人權工作者佐拉也說,在這個討論兩岸三地議題包括台獨、香港社運、各國防疫措施的房間裏,他為大家制定的規則,是在兩分鐘時間內發言,不針鋒相對、不試圖說服他人,而是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觀察到的事實。佐拉希望,能在 Clubhouse 打造非兩極化的社群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徐洛⽂(圖:中大新傳網站)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徐洛⽂的研究領域之一是新媒體,過去一星期,他花了不少時間在 Clubhouse 上。他感覺,人們在 Clubhouse 構造的空間,有點像德國社會學家哈伯馬斯所描述的公共空間(public sphere):「一間房有好多不同立場的人,如果有人說話令其他人不開心,會馬上有其他人請他冷靜討論。哈貝馬斯說,我們不可用 emotion 來 drive 個 conversation。這是在談論兩岸三地好敏感的話題時都做到的,這很 impressive⋯⋯第二,每個人輪流發言,每個人平等,比如有些 moderator 會設置時間、甚至男女男女輪流發言。」

「像 18 世紀的巴黎,那些沙龍、咖啡館,大家坐著喝咖啡討論,公共空間對民主社會很重要。重心不是要辯論,而是一個社會如何讓大家感覺連結,我們大家分享共同的命運。Clubhouse 真係有少少做到,例如好多港人對內地人有偏見,但很多朋友去完 Clubhouse 會同我講,原來內地人都係人,係 humanize 返佢哋。」徐洛⽂說。

中港兩地民眾的政治文化交流確實在上演。香港人 Raphael(化名)進入「廣州人問香港人」房間後,接手管理,持續運營了三日兩夜。他表示,過去也曾旁聽過與政治學有關的課堂,雖然也有內地學生,但像 Clubhouse 上如此大規模地與內地人討論,還是第一次。除了睡覺,Raphael 幾乎都掛在自己主持的這個 Clubhouse 房間裏,聆聽大量內地用戶的聲音,「聽到對方的語氣、用詞,他們的生活習慣,這是我從文字上得不到的。」

儘管話題廣闊,眾人還是三句不離中港政治問題。Raphael 說,聽到一些內地用戶支持香港運動,感到驚訝,而自己與一些香港用戶努力講解過去幾年社會運動抗爭的正當性,希望用民主討論的方式,「將對立面的人融化」。「可能我哋今日做嘅嘢好少好少,但如果我哋唔利用呢個機會⋯⋯我哋可能永遠都成了小眾。」

「從未有一個『公民廣場』可以有如此廣闊的討論。」Raphael 感慨。未來幾天,他打算再開一次同類型的房間。

通稱「公民廣場」的政府總部東翼廣場(資料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          *          *從文字回到聲音:社交媒體範式轉移?

Clubhouse 成立於 2020 年 5 月,如今估值近 1 億美元。用戶可以自行創建公共或私密的聊天室,也可以「串門」參與其他人的房間。它應用熟人網絡的用戶註冊機制,要成為用戶,可由其他用戶邀請,或自行註冊、等待其他用戶通過請求。據第一個獲邀試用 Clubhouse 的港人工程師黃文津(Jane Wong)說,一開始,Clubhouse 大多是美國矽谷科技人士、一小部分名人圈子在使用,話題來來去去都是初創(start-up);在成立大半年後,2021 年 2 月左右,Clubhouse 的風潮終於在華文圈子興起。「他們沒決定進入香港,是靠用戶之間的聯繫,打入香港。」黃文津說。

人們開始體驗,從文字回歸聲音的社交方式。聲音作為載體所帶來的信息,似乎釋放了被文字所遮蓋的溫度:口音、口頭用語、語速、語調、氣息轉換⋯⋯這帶給了許多用戶十分真實的衝擊感,張潔平是其中之一。她是香港資深媒體人,曾創辦《端傳媒》,後創辦了 Matters 社群內容平台。

在 Clubhouse 被封前的三天裏,張潔平每天只睡 3、4 小時,其餘時間幾乎都在聽 Clubhouse。其中,一個聲音抓住了她的注意力:湖北大山裏一個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在講述他聽到「新疆房」、「六四房」之後的驚訝和啟發。他的聲音「樸實」,「口音、講話的方式,都不是我們熟悉的都市人,那種聲音本身是非常感人的。他在誠實地講他的心裏話。 」同一個房間裏的台灣作家形容,聽到他的聲音,就像看到賈樟柯的電影。

張潔平(中)

張潔平認為,Clubhouse 的出現是一次社交媒體的「範式轉移」,把整個社交活動從過往互聯網時代的文字表達轉為聲音表達。她說 Clubhouse 或許是「聲音社交的起點」。

「社交的基本媒介之一是聲音,我們轉向文字的溝通,其實是互聯網技術帶來的限制。」張潔平說,多年以前 SMS、各種表情包的出現,說明「文字其實是不自然的」。

從文字回到聲音,她稱之為一次「溝通的降維」——門檻降低,不用懂書寫、文字能力不好的人,也可以參與社交和公共討論。「每次傳播技術的革新,如果能實現溝通的降維,就能爆發意想不到的平民的創造力。」

她還觀察到由聲音交流所形成的秩序:聲音的接收是線性的,不像文字可一目十行。在 Clubhouse,聽眾每次只能聽一個人講話,才能有效接收信息,於是自然形成「一個一個人說」的秩序。為了發言人們必須排隊,「規則來自聲音本身,」張潔平說,她有一個小觀察,就是「插隊講話的人通常都講得很差」。「如果你為了發言而耐心等候,說明你本身並不封閉,而且無論觀點如何不同,你會有禮貌地表達。」

聲音帶來的真實感,也令人們更願意有序討論。港人工程師黃文津認為,與文字為媒介的社交平台不同,聲音令人感受到屏幕另一端是活生生的人,也會產生一定的親密感,「因此大家會好有禮貌,不會吵架。」

資料圖片,來源:William Krause @ Unsplash

「用文字的時候,如果你躲在鍵盤後面,你可以沒什麼後果;但當你的聲音被兩千人聽到,如果你的發言很 hurtful、不禮貌,會很自然引起其他人情緒上的反應。」運營「新疆房」的 Charles 也如是說。

雖然 Clubhouse 被中國封禁,但張潔平認為,一個聲音媒介的生態也許將會形成。「很多衍生的產品一定會出現。日本已經有 app 給用戶 Clubhouse 的頭像做特效,那個 app 已經很火了。」她說,「圍繞聲音生態,比如記錄的功能、排行榜的功能,Clubhouse 上這麼龐大的聲音素材,肯定是需要整理的。」她還建議新聞媒體可以嘗試在 Clubhouse 開房間成立觀察站,甚至以此改變獲取採訪素材的方式。

*          *          *

封禁之後,打開的縫隙仍可繼續嗎?

在中國封禁 Clubhouse 之後,學者徐洛⽂一度有點傷心。他感覺「個 moment 冇咗」,剩下仍留在那裏討論的用戶,是本來就會經常參與公共討論的人群,「就像教書一樣,總有特別積極的學生,也有平日不太發言的學生。現在只剩下積極的學生。」而封禁之前,他覺得可以接觸到不懂「翻牆」、最普通的民眾的聲音。

「被封之後,我沒那麼上癮了,聽不到之前我想聽的聲音。」張潔平也說。她珍視那些普通民眾第一次聽見新疆或者六四有關的事情、「被衝擊而打開的瞬間」。

「你聽得出這些人第一次聽到這些事情,不管他們是防禦性、否認,還是接受,你從他們的聲音中感覺到,這些事情對他們構成衝擊,他們表現出第一次聽見這種事情:他們原本是這麼想的,但現在他們有點亂。」張潔平說,「對我來說,這些瞬間是特別珍貴的。衝擊了人們原本的體系,這些才叫溝通。反過來,你看到很多港台的朋友,第一次聽到這麼真實、中國普通人的聲音,不是他們標籤的那種。」她一個台灣的朋友,每天聽完 Clubhouse 之後會發信息給她,說沒想到中國男生的聲音這麼好聽。「她覺得很新鮮,她沒聽過這種南腔北調。」

「但如果被封,這種瞬間會變少,會變成『你別騙我,我也在海外生活過。』」張潔平說。

資料圖片,來源:Camillo Corsetti Antonini @ Unsplash

在 2 月 8 日中國封禁 Clubhouse 之後,討論新疆、兩岸三地政治議題的房間,仍然存在。在 2 月 12 日凌晨 5 點,一個名為「集中營裏都關了誰?中國民族問題討論群」的房間,仍有至少 1800 人在線,但截稿時間前,我們未有辦法確認,原先參與過「新疆房」、不懂翻牆的中國大陸用戶,如今有否繼續聽到這些房間的討論。

相比房間裏討論的內容,徐洛⽂更看重透過這個空間所建立的人與人之間的團結(solidarity)。

「團結是指我們承認彼此是嘗試去理解對方的人,儘管我們存在差異,但我們彼此聯繫。這些是感情、關係,而這正是現在被(中國)斬斷的東西。」徐洛⽂說,「要控制人,就要先控制他們不能與其他人溝通。一旦溝通的橋樑建立,人們就不再只忠誠於黨。」

「中國政府怕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萊漢·阿薩特說。對於 Clubhouse 形成的公共討論空間,她有更高的期盼。

「我會把這當作一個美好的開始,」她說,「我不希望這裏僅僅是訴苦,我希望看到 push boundary,希望大家不僅在這裏獲得真實的信息,下一步,take action。也許是 mild protest,也許是網絡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