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達浚:理大一役 — 香港共同體的創傷

0
565

【文:馮達浚(九龍西地區組織半島連線召集人,加山傳播創辦人)】

「理大圍城」是所有香港共同體的痛,但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感受到牆內手足有多痛。

今年一踏入十一月中旬,香港人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壓力籠罩著,是因為大家在社交媒體上總會不期然地看到有關各院校去年的慘況。其中,我始終深信歷時約兩星期的理大一役是整場社會運動的轉捩點。

我記得自己曾經說過,香港人走到今天,不斷惡化的局面,也許就是走向攬炒的路上。而國際線也好、區議會大勝也好,一切,也源於最前線手足的付出。沒有他們的以死相搏,這個局面不會來得那麼快。

每一次翻到有關理大的資訊,我們總能從相片、文字中感受到紅磚牆內手足的無助,也感受到香港人有多在乎每一位手足。當晚「去 Poly,救手足」的聲音響徹整個油尖旺,奈何每次節節敗退只增添牆內外手足的無助。

我想,即使用力想像,終究也不可能感受到現場手足的切膚之痛。

猶記得當時,每一次手機響起,都感到焦躁不安。不知是 Telegram 頻道中的資訊,家人朋友的關心,又或者,是手足被捕的消息。

每一次想起手足的付出,就更不想放棄,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我們又能夠做些甚麼,去幫助一眾手足,又或者,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再度破局。然後,當你發現在自己崗位用力付出,總覺得徒勞無功,又或者是,總覺得做些甚麼我們也難以撼動中共政權。

這股無力感絕對能毀掉一個人。

整理思緒過後,我才明白,為何我們對這一場戰役感受最深。是因為我們在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中最大得著,就是身邊的手足,就是你和我之間的信任。而理大一役,就是我們損失最多手足的一次。

有時候跟友人談到,或者武漢肺炎疫情的出現,令街頭抗爭熱度冷卻一點,對某些手足來說不是件壞事。最少,我們此時此刻不用正面面對,街頭抗爭的一個瓶頸。

「寧願最後徒勞無功,也不選擇無動於衷」— 是一句令我感受很深的說話。因為這樣更能證明,我們對於現時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求自己看到結果,只希望到最後能為共同體、下一代付出,對自己無愧於心。

一年過後,我還是想向所有手足致謝,但更想的是,向你們致歉。

光復之路,的確尚很漫長。我們不能放棄,此刻看似停滯不前,但唯有繼續努力,我們才對得住每一位手足,對得住自己。

2019 年過後,香港已不再只是一個地方,更代表了我們共同體的信念。

偶爾為自己找一個窗口抒壓,我們才能拾回自己,然後一同重新出發。

安好的各位,無論此時此刻你身在何方,稍作休息以後,希望你最後跟我一樣,不要放棄。

 

作者自我簡介:九龍西地區組織半島連線召集人,加山傳播創辦人,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社會科學學士,拔萃男書院畢業。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