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 有姿勢無實際 華府重返 TPP 指日可待

0
360

過去的周末,東盟國與中日韓澳紐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媒體標題,都說這是史上最大的區域自由貿易協議。有的更說 RCEP 不包括美國,將令美國在亞太區內邊緣化,說中國推動與主導的 RCEP 將體現中國取代美國在亞太區甚至世界的地位。

從人口與 GDP 算,RCEP 卻是很大。但看看 RCEP 條文,你便會發現 RCEP 其實是有姿勢無實際。區域內大部分國家本來就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加上東協國家間的自由貿易與區內多個雙邊自貿協定,令區內很多項目本來已經達到低關稅甚至零關稅。RCEP 擴大的項目與新減的關稅,其實很少。一些重要的項目如服務業與電子商務的重要方面,都沒有包括在內。包括在內的,亦無執行機制,只是依賴各國自行遵守協議。這樣的一個了無新意、難有效執行的協議,與現有其他區域自貿協議,例如在今年夏天生效,取代原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SMCA)相比,實在是虛弱很多。

RCEP 另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由中國主導。眾所周知,中國對於國際協議的態度,是大家簽了,你便要遵守,但他不用。中國加入世貿之後,中國貨長驅直進其他世貿成員國。但中國至今,仍未履行很多開放市場的承諾。強大如美國的貨物與公司,到今天仍在投訴在中國市場遭到違反世貿規定的歧視與擠壓。

中國跟鄰近的比自己弱少很多的國家簽訂自貿協定,等如讓這些國家變成中國剩餘貨品的散貨場。而這些國家的投資與貨物在中國市場,仍會像美資美貨一樣,遇到重重行政歧視與阻礙,更常常會因為一些極小的事情讓中國老子不高興(例如有大學邀請黃之鋒去演講、外交官或公司代言人說了兩句批評新疆集中營的話)而受到杯葛打擊。印度在去年退出 RCEP 談判,便是因為國內各行業都預示 RCEP 只會讓中國獲利,印度只有吃虧的分。

美國自 1980 年代起能帶領世界建立自由貿易秩序,從推動世界貿易組織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靠的就是用美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作誘因,吸引各國加入。世界各國加入美國領導的自由貿易體系,讓美資更自由到本國投資,本國產品便能以低關稅大舉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以外的其他主要經濟強國,由中日韓到德國、北歐,都是出口導向的貿易順差國。美國則憑美元作為全球商貿交易貨幣的特殊地位,一直維持全球最大逆差國、消費國的地位。因此,美國帶頭的自由貿易協定,對出口導向經濟的吸引力都很大。

相反,中國本身是一個出口大國,自己生產的東西,自己的市場也消費不了,由中國帶頭的自由貿易區,注定只能淪為中國貨的傾銷市場。無奈美國因為多年自由貿易帶來的去工業化與工人失業,導致反自由貿易政治的出現。特朗普與桑德斯在右翼與左翼崛起,導致美國在近年退出多個本來在推動的自由貿易協議,例如比 RCEP 更廣更深的《跨太平洋關係夥伴協定》(TPP)。

美國退場,中國裝胸作勢帶頭搞自由貿易協議,其他國家不會寄於厚望但也聊勝於無。這次 RCEP 登場,實際意義欠奉,但卻可能摧促美國新政府重返 TPP。特朗普就任總統後結束了 NAFTA,卻成功建成 USMCA。USMCA 加入了勞工保障與工資條款,連美國主要工會也支持,所以能夠在國會大比數通過。USMCA 的成功經驗,證明美國重新上路,帶領全球推動更保障工人權益的自由貿易,指日可待。大家與其看北京白吹 RCEP 的牛皮,不如為美國重返TPP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