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檢測 ‧ 特稿】框架細節未明 建制派「通關優先」提案比政府更進取 專家考慮數據成效

0
472

自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涉及「檢測」的爭議持續不斷,繼「全民檢測」後,「強制檢測」又引起新一輪討論。「強制檢測」的細節至今未明,官員亦只是重覆表示「正研究法律框架」。而專家,以及一眾建制派人士、媒體均就強制檢測提出各式建議。《立場》梳理不同背景的建議,發現學者們的提案,與政府現時的口風比較接近,反而建制派提倡的方案更進取,除了要求「全民強檢」,甚至設立如同身份證的「健康卡」,由執法人員查閱。

兩種截然不同的建議,背後的考慮是甚麼?

*****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自 10 月 8 日起提出「強制檢測」的建議,惟至今逾大半個月,當局仍未正式交代細節,每次官員回應記者提問時,僅「擠牙膏式」透露片言隻語,但實際上如何執行、對象、罰則、如何執法等一律未正式公布。

建制倡「全民」 設「健康卡」如同身份證

翻查資料,不難發現一眾親建制派媒體、以及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的提案,均傾向「全民強檢」,甚至執行上的建議亦有相似之處。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旗下的免費報章《香港仔》在今日(28 日)發表署名文章,作者為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他建議應制定「健康卡」,分辨市民是否已經接受強制檢測,立法將之與身份證「等同」,規定隨身攜帶。文章又指,執法人員可要求市民出示健康卡,未檢測者即強制檢測。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早前亦公布調查,表示在訪問 4,552 名市民後,有 73.5% 受訪者贊成推行強制檢測,反對者僅8.6%。她亦在 10 月 10 日建議,政府應推出全民免費強制檢測,以配合健康碼措施,不檢測的市民就無法得到健康碼。她認為,計劃可避免市民,必須支付昂貴檢測費用才能得到健康碼。

《頭條日報》亦於 10 月 21 日的「巴士的點評」中,提議可「參考內地」,即若有一個確診者,便檢測相關大範圍的一萬人;如出現十個八個確診者的小型爆發,便整個城市強制檢測。文章又指,該做法在北京、烏魯木齊和青島都試行過,「卓有成效,快速清零」,進而批評香港有部份醫生「不知道是基於政治偏見抑或專業偏執,對內地的抗疫做法相當抗拒。」

由強制檢測、健康碼到「開關救經濟」

無獨有偶,《文匯報》亦在 10 月 26 日發表社評,認為政府應「借鑒內地落實強制全民檢測」、早日實現本地確診個案「清零」,以利本港經濟和社會民生盡快恢復正常。

整理多篇文章及言論後,會留意到每當談及「強制檢測」時,建制派經常將「清零」、「健康碼」並為一談,同時強調檢測是為了通關,再三重申是為拯救經濟。如陳文鴻在其文中,便表明「疫症不清便不能通關,不通關香港經濟不可能轉虧為盈」。早前以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為首的多名旅遊業人士,便發起「旅遊巴遊行」,表明若政府不推行全民強制檢測及健康碼,業界將「血流成河」,甚至「失業大軍引起新一輪社會動盪」。

學者、專家提案與政府「放風」相近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27 日)透露,強制檢測料針對有病徵人士、爆發群組、感染風險較高的處所或小區。翻閱過去多名專家、學者的建議,會發現政府與專家這次暫時似乎看法相近。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先後多次就此議題表述,認為社區持續出現至少 3 宗不明源頭個案時便開始強制檢測;或若病人持續 48 小時出現原因不明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病徵亦須強制檢測。他又指,如拒絕強制檢測者可將其資料轉交衞生署及警方跟進,仍不檢測或需罰款或監禁。

同樣是政府顧問的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則認為,向高危地方抵港者、正爆發疫情的行業、醫生懷疑感染者均可要求強制檢測,若病人拒絕可由衞生署跟進。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則曾稱,若曾出現爆發的處所,如酒吧、院舍等,若再錄確診強制該處所所有員工須作檢測,向其他訪客發強制檢測令。

全民檢測「唔抵」 特定群組強檢較有效?

觀乎許樹昌、袁國勇等人此前均曾表示,「全民檢測」的經驗下來,發現陽性比率極低,「唔抵做」,相對針對高風險群組的「命中率」高得多。選擇針對特定群組,有其數據支持。而袁國勇已多次表示,現時只有五分一輕微病徵患者願意檢測,許樹昌亦提過,自己認識一些私家醫生,透露拒絕檢測的病人不在少數。因此兩人都有建議,可以規定醫生認為需檢測的病人去強制檢測。社會上對專家建議的最大爭拗,其實不在檢測本身,而是賦權予警察等執法人員,會否造成如「限聚令」的「濫權」爭議。

醫生界別中,亦有不少人屢次提出對強制檢測的擔憂,醫學會會長蔡堅便曾表示,措施恐會破壞醫患關係,令市民更反感,認為由醫生經驗決定市民是否需要檢測,大部份會願意聽從醫生決定,自願前往檢測,不用強制。

 

記者|劉偉程、蔡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