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以外.1】831「死者」王茂俊:從自覺 Condom 到勇敢愛人

0
519

在英國,記者初次見王茂俊,是去年 8 月在倫敦的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外,8.31 太子站事件的集會。當天,約 100 名港人聽著眼前的男生說話。

「其實我就是大家一直在影片上,見到那個被人壓在地上(的人)。」王茂俊拿著擴音器介紹自己。「有人聽我喊自己全名時,聽到另一個叫『韓寶生』的名字。」

前一天,「韓寶生」才於 facebook 澄清自己真名是「王茂俊」,並宣布已流亡英國。這天是他在英國第一次公開發言。介紹自己以外,他亦不忘對港人說﹕「在香港受難的同胞,(你們)不敢說、不敢做的,我們會在外國為香港人發聲,裡應外合,莊敬自強」。

王茂俊發言時冷靜沉穩,對記者提問亦對答如流,但其實當時他才到埗一個多月,很多事情未處理好,生活亂作一團。

王茂俊想起那段日子,覺得自己「很落魄、很潦倒」。

*  *  *

自覺被用完即棄

2019 年 8 月 31 日,香港警察衝入港鐵太子站車廂攻擊乘客,拘捕多人,當中包括被網民流傳名為「韓寶生」的王茂俊。事後,關於「韓寶生」的傳言四起,更一度傳他已成為荃灣浮屍。而事實是,王茂俊本來只被告非法集結,到去年 6 月被改控 8 大罪項,包括多條暴動、刑事毀壞、搶劫罪等,須於去年 7 月 17 日上庭。與此同時,港版國安法亦於 6 月 30 日實施。

「突然間好像被推著走,一定要買機票,一定要走!」7 月初,王茂俊在上庭前離開香港、流亡英國。

隻身來英,王茂俊要找地方落腳、開銀行戶口、申請政治庇護,所有事情亂作一團,「『打哂交』一樣」。他想東想西,擔心工作問題、擔心日後生活,「想要在這邊認識朋友,為自己之後找工作、為自己建立一個社區,但全部都好難,在一開始時候,甚至乎很好擔心自己生計……又意識到很多事都未做完。走了,冷靜後,在那個空間回望香港,會覺得,沒時間再與家人相處」。

「以前在香港做的事、朋友,全都要一刀切。」

王茂俊覺得自己「很落魄、很潦倒」。而一不離二,應付安頓事宜的同時,又得知在香港飼養的小貓過身,內心難過非常。再二不離三 — 這時候,不少質疑和攻擊衝他而來。

有人質疑他做得不夠:「流亡來到這邊,你幫到幾多個手足?」去年 10 月 1 日中國國慶,王茂俊連同一眾流亡示威者發起在中國駐英大使館外燒中國國旗示威,有人質疑他沒後續行動。該日示威後,網上討論區出現針對他的帖子,包括指他藉著英國的示威籌款,王茂俊說這些攻擊十分「無稽」,他根本沒借示威籌款。

「有(證據)就拿出來,不要再在這單單打打」。

他覺得自己「被用完即棄」。

「我覺得自己是 condom。」王茂俊剛到英國時,接受專訪時是這樣說的。「我們(示威者)在群眾眼中,好像變成一個須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正消耗自己的生命,現在我說話都有風險……衝又是我們衝,被拘捕就我們被捕,文宣又用我們做題材,但真的尋求協助時,(就令我)覺得自己變 condom。」

入冬後那些寒夜,王茂俊常常會一個人在房間踱步,行來行去。有時候會想念家人,「睡不著就起身,想起某些事情又會生氣、不忿氣、不甘心;又睡不著。情緒難以平靜。睡一睡又再行又再睡,不停重複。有很多不開心的時候」。

他變得十分冷漠,不關心其他人。「對所有事都會很防衛性,整天心態永遠都是這樣 —」他雙手抱胸「— 永遠都是手在心口前交叉。」

「我都覺得幾煩。」

成立「香港連鄰」

帶王茂俊從低谷走出來的,是一位英國朋友 — 樂隊 Mumford & Sons 的前結他手 Winston Marshall。Marshall 是王茂俊初到英國時,經當地組織介紹而認識的當地人。

那段時間,Winston 帶王茂俊到當地食物銀行做義工,帶他返教會,帶他融入社區。

在耶穌受難日,王茂俊到教堂守夜。他說,自己雖然不是基督徒,但宗教仍能使他內心平靜。「其實信不信教沒所謂,最重要是令到自己心神要平靜、心安、心靜、專注力高,所有宗教都是想做到這樣。」

在食物銀行,王茂俊負責分派食物和整理倉庫,遇到不同種族的移民和難民,有東歐人、有印度人。「接觸他們時(我)會思考很多事,會見到比我們更慘的人。我們香港人算是頗好彩。」

在食物銀行,王茂俊漸漸覺得香港人在英國,不應只是「攤大手板」要求別人給予,也應該做點甚麼。他開始思考,在英國如何幫助別人。

怎樣幫助呢?王茂俊相信,既然他因為 Winston 而改變,其他香港人也可以因為另一個本地人而改變。這對英國香港好友,決定協助其他移英港人,認識英國本地朋友。

英國於今年 1 月 31 日開放 BN(O) 簽證申請;王茂俊就與 Winston 於 1 月共同創辦非牟利組織「香港連隣 (Hong Kong Link Up)」,並推出「夥伴計劃」,以一對一形式,為移居英國的港人,就其年齡、職業等,配對背景相近的英國本地人,成為其生活夥伴,既為港人解答生活上疑難,也是一種文化交流,以協助港人融入英國生活。

「他們認識後可以帶來的威力,是你不知道的。正如我當初認識 Winston 的時候,也沒預計我們會創辦一個組織。」

計劃申請者須要提供姓名、英文程度等個人資料,另外須簽署守則,訂明夥伴間不能有金錢關係、性關係等,亦不能接受由夥伴提供的工作。「如果你越過了(界綫),我們有追究的權利,或者後果自負,我們都明白,盡可能想整件事安全」。

截至 5 月下旬,「香港連隣」已收到 1,500 份申請,而英國人的申請比例遠比香港人高 — 十份申請有八份來自英國人。

王茂俊現在每天都要處理香港連隣的工作,用 Excel 以人手逐個配對,至 5 月下旬,他成功配對約 80 對英國香港夥伴。1,500 項申請配對出 80 組,或許不算多,但王茂俊已經盡力。

「我都真的很盡力了,已經將我每一日的生命都在這(處理配對)。」他說。「我能力就只是這般而已,我本身都不是很叻。」

「雖勢弱言輕 不虛作無聲」

英國支援香港人計劃「UKHK」 創辦人 Krish Kandiah,於今年初發起 Hong Kong Ready Churches 計劃,在 3 月舉行的一次網上聚會,王茂俊獲邀分享自己的故事。

螢幕上,王茂俊在 Krish 的簡單介紹後,以英文慢慢講述他如何未預備好就離開香港,對未來生活感到徬徨,直至認識 Winston Marshall,才走出困境。

王茂俊在會上呼籲聽眾關心香港人。「希望參與這次會面的各位,如果你遇上新移民到來的香港人,你會跟他們說聲 Hello 和問好。」

此外,王茂俊亦有參與其他支援香港人的工作。他與一眾關心香港議題的人,包括參加過 Hong Kong Ready Churches 網上聚會的人,組成小組 Hong Kong Welcoming Committee,持續關注香港議題。

「而上天也眷顧著我們(港人),讓英國政府聆聽我們,我們雖勢弱言輕,決不虛作無聲,英國政府也做出了最好的回應」,聚會之後,他在 FB 上這樣總結在 Hong Kong Ready Churches 和 Hong Kong Welcoming Committee 的經歷。「也許我們此刻需要的,是對彼此的愛。」

轉化憤怒 轉化仇恨

王茂俊積極幫助香港人融入英國生活,亦是為著「一啖氣」。

有些親中人士說,香港人,會回流的。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於今年 2 月說,只要香港做得好,移民會回流。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王茂俊宣布流亡後,也曾在 FB 發文稱要「全力緝捕潛逃英國、詐死被網民稱為『韓寶生』的男子王茂俊」。

提到這些言論,王茂俊心中有氣。

「我做這些事(創立香港連隣)不是想要些什麼、賺到什麼,純粹真的很不忿氣,覺得香港人怎可以輸給你看!尤其是現在大家都流亡到來英國,我覺得『唔想衰畀中共啲人睇,唔想衰畀梁振英睇』!」

不過,經過在英國的日子,王茂俊自言已明白愛的力量,正慢慢將仇恨和憤怒轉化成幫助香港人的能量。

「我覺得仇恨不是用仇恨去反射給對方……舉例說,我真的很憎恨中共,但我憎恨,是否它一有動作,我就要即刻『扯哂火(動怒)』,失控般跟他要『玩大佢(鬧大)』?我覺得不是。我們轉化那種仇恨和憤怒,變作另一種形式。」

他甚至覺得,如今自己才算慢慢找回初衷。遙想最初,自己為何要上前線、為何要抗爭?「我想發表我自己的聲音,想透過我們雙手去做一些改變。」如今人在英國,雖然時移世易,但初衷可以不變。儘管做的事情不再相同,但他認為,「其實大家仍在前線,但不自知罷了」。

今年 5 月踏入 30 歲的王茂俊,在家栽種了一些小植物,包括芫茜、辣椒仔、松樹仔,當中,他看著吊蘭長出新枝節,看到植物從內到外併發的生命力,自己的負能量亦隨之轉化。「我就將這植物的情況,放在自己生活上一些細節。我想自己明白一些事,令自己好過一點,或者舒服點去看。它令我明白,自己要在腦內消化一些事,然後以愛、願意站在不同角度去看事物。」

今的他回想,初到英國時說自己是 condom,是因為剛成流亡者,情緒不穩定。而現在,「我不會覺得我是 condom,我希望香港人(也)不要覺得自己是 condom」。

在英國經過大半年流亡生活,王茂俊自覺心態上最大轉變是什麼?

「我驚我這樣說很老土。」他說。「愛多點別人、愛多點身邊的人,愛才可以轉化一切仇恨。」

「很『左膠』,死啦,會否『好倒自己米』?」王茂俊笑說。

 

文/ 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