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手記】「我識嘅香港都死咗」

0
325

眾所周知,過年是習俗、懷舊,更是傳統與公式的總和。然而這一年我們發現,農曆新年雖將至,但香港已不再一樣。

正如已連續逾 30 年在維園年宵擺檔、要求「平反六四」,今年攤位卻被食環署中止合約的支聯會,其義工曾先生日前跟《立場》記者所言,隨著支聯會的攤檔被消失,「我識嘅香港都死咗。」

更令人心寒的是制度的崩壞。本周教育局先公布高中通識科「改革」方案,由現有六大單元變為三大主題,分別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即多達三分二課時教授中國相關課題,有通識科教師明言,這改動等同「閹割通識,變成愛國教育」;負責「改革」通識科的推手、具建制背景的「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主席劉智鵬接受《立場》訪問時,卻力撐把科目融入國民教育有理,認為這是「國際慣例」,「連香港人最崇拜嘅美國,人哋幼稚園就開始同你講國民身份、國家安全。」

過了兩天,教育局又公布國安教育課程框架,由初小貫徹至高中,小學生就要知道分裂、顛覆國家等罪行的名稱,並且要認識國家安全概念,包括認識「保護我們的人」,例如「警察、醫護和解放軍」。整個計劃,明顯針對香港的下一代而來。

香港中學生關注組聯盟

香港的未來會怎樣?相信很多人憂心忡忡。

因應農曆新年將至,《立場》最近找來逾 30 名曾於任內被捕或曾被左報炮轟威脅 DQ 的民主派區議員,讓每人自由揮筆寫揮春。大部分受訪者所說的,不約而同都是「未來日子一定非常艱難」一類說話。但即使時勢艱難,他們仍然有所希冀,我們記錄了區議員對街坊、香港人的祝願(見「最後揮春」專題)。

勇往直前的還有個別大學生。國安法生效後,香港學運陷入低潮,各家大學學生會紛紛「斷莊」,《立場》本周訪問唯二例外 — 中大和理大的學生代表。

中大學生會幹事會內閣「朔夜」羅子維揚言無懼任何代價,「如果有一日係為咗香港,我修行成功終於有用我嘅地方啦,要我被捕、脫離所有關係,我係冇問題嘅,冇嘢重要得過心入邊嗰份民族情感。」新任理大學生會會長、因光頭被戲稱似「Bob 叔」的胡偉權也在專訪中直言,「咁多人為香港而拋頭顱灑熱血,我仲計較呢樣唔做得、嗰樣唔做得,我覺得無意思。… 我會話,真係唔可以袖手旁觀囉。」

亦有人不介意向記者流露自己的猶豫:「自己本身都 struggle 到仆街!其實每一日都後悔到仆街,會有時想要返個獎學金(她因被指「辱罵大學職員」,而遭褫奪約一萬元的獎學金),你明唔明呀?」中大候選內務副會長何思珩說。

自二橋衝突後,中大於二橋封上圍欄、要求師生需於入口各保安組出示證件,而保安一直被學生質疑濫權。

而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們能做的、應盡的本分,是追尋真相。載有大量警員、官員個人資料的網站「香港編年史」,上月初傳出在香港被封鎖,有網絡供應商承認按《國安法》要求封網,不過港府一直無向公眾交代。《立場》1 月中按《公開資料守則》,向保安局及警方索取封網行動詳情,兩部門周四(4 日)回覆拒絕提供,並引用守則稱如披露資料會令保安、防罪及公眾安全受損,間接證實封網屬於官方行動。(調查報道見此)

另外《立場》偵查組記者早前以「新聞」為由,向屋宇署申請查閱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獨立屋圖則被拒,署方拒交代原因,亦無回答網上系統「百樓圖網」的資料,可否用於新聞報道。不過報道刊出後,屋宇署職員致電記者「澄清」,並書面回覆確認《立場》可直接於「百樓圖網」查閱相關圖則。記者亦獲署方新聞組口頭確認,傳媒機構在新聞報道使用經「百樓圖網」取得的圖則,並不違反《建築物條例》,是署方首次明確表達相關立場。(調查報道見此)

政府的「突襲式」封區政策,亦令記者疲於奔命。每天傍晚,《立場》同事便開始收風,趕往傳聞將封區的範圍(很多時多於一個),長途跋涉,只為將當區居民的聲音,以至政府人員的做法,用鏡頭捕捉,呈現人前。另一方面,封區成效受人非議,我們的數據編輯連忙整理確診個案資料,發現多棟大廈圍封前只錄得零星個案,有大廈更是在封區前 9 日都無確診個案,令人難以理解封區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