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爭位.專訪】馮檢基再次參選 回答所屬派別:「就是馮檢基」

0
474

「完善」後的立法會選舉將於 12.19 日舉行,在傳統民主派集體缺席下,這屆選舉湧現多名「自稱非建制派」候選人,且每個地區直選剛好都有「自稱非建制派」參選,似乎充滿「競爭」意味。

而在這批人當中,馮檢基和黃成智,是值得被單獨檢視的特例:二人均曾為傳統民主黨派元老級人物、在一眾「自稱非建制派」根基最深、知名度亦較高,二人近年都改走「獨立」路線,被民主派支持者視為「倒戈」、參選是為了「鎅票」,最近幾次參選都是落敗收場,亦均曾聲稱自己「最後一次參選」,結果一再重出江湖,是故二人今次再參選,網路上同樣質疑不斷。

有如此多共通點的二人,今次偏偏選擇以截然相反的面相,面對選民:曾經自稱「中間超人」的黃成智,似乎覺今是昨非,改口自稱民主派,政綱全部政治掛帥,更開「期票」籲選民留意他日後表現;長年自稱民主派的馮檢基,則不定義自己所屬派別,「馮檢基就係馮檢基」,他說服選民的方式是「過去」,他從政 40 年的往績。

自北京「完善」選制以來,馮檢基早被外界認為是擔當「忠誠反對派」的理想人選,他本人則一直不置可否、只答「Never say never」,最終在提名期截止前三日報名,且未有通知傳媒,到翌日才開記者會公布。當時他指自己不能接受選區內只有民建聯鄭泳舜、西九新動力梁文廣參選,只有一種聲音,但 2018 年九龍西補選,掉轉槍頭對撼李卓人,被質疑是「鎅票基」的馮檢基,植髮換了新形象之後,今次參選又應定義做甚麼派別?

「我只能夠話,馮檢基就是馮檢基。我內裏有些與非建制派一樣,有些論述、說法與建制派一樣,但不等於我是建制派。馮檢基本身好獨特。我不是今日才出現,你可以按我過去 40 年(事跡),告訴自己、其他人,馮檢基是甚麼派。」

馮檢基和《立場》的專訪於 11 月 23 日進行,他當日剛好提出八大政綱,當中全部都是民生議題,民主、政制改革隻字不提。他強調自己不是迴避政治議題,「不是迴避,每一個人問我,每個記者問我,每個論壇問我,我都正面答」,只是若他入到議會,會優先處理房屋、貧窮等議題,這是出於現實考慮,「中美鬥爭咁激烈,依個火紅火綠的時間,你講啲火紅火綠嘅嘢,係咪適當?」

他又解釋,寄予選民的郵政通函版面有限,要寫的是他認為確實可行的民生政綱,民主議題入不到八大政綱之中,但僅僅五日後,他在 11 月 28 日製作、承印的選舉郵件,內文有半頁提及「民主政綱」,稱「為民主,我願再戰」、「爭取實現雙普選」、「把市民民主訴求帶進議會」。

***

「民主係工具,民生係目的」

這種對「民主」取態的「運用」,於馮檢基而言可能不是獨例。

例如他在公布參選的記者會上稱自己是「民主人士」,接受《立場》專訪指自己不屬於任何一邊,但又補上一個註腳,「如果建制派等於執政,非執政的就(是)非建制派,咁我就係非建制派」,他表示自己有 40 年工作歷史,是「真理、事實、歷史的一部份」,市民大家可以按他過去的工作,判定他是甚麼派別。

又例如,他曾在自己的著作《馮檢基那一條窄巷》寫道自己「參政的初衷」、「參政最重要的信念是政改、普選」,而今他在訪問中一再強調的重點是民生,「民主的目的都是民生」、「搞民主係幫民生」,稱民主是「工具」,而今次參選以及一旦當選,都是工具,民生才是目的,他的主張由 70 年代至今都無改變,「我企定定,重點搞民生」。

再例如,問到若按他的民主是工具論,是否可以解決民生的獨裁就可以接受,他一邊稱「唔係覺得(獨裁) OK」,指達致良好決策的制度仍然重要,但另一邊廂又提出「如果國家因為民主選舉搞到社會亂晒籠,食都冇得食,早三四十年嘅菲律賓,你覺得好咩?」又進一步舉例指現時的美國「民生係唔得」,「點解個咁好民主國家、 咁有自由的國家,佢啲民生唔得?」反觀中國「樣樣都發展得好好」,指這問題「非常複離」,可能是政治制度、經濟、社會等混合引發的結果,所以若他當選,會先集中處理民生議題。

凡此種種,2021 年參選的馮檢基,主張和論述顯然與過去的民主派有極大差異,可能如他所言,「我馮檢基就係馮檢基」。

***

新選舉制度是「重新開始」

這套感覺模稜兩可的論述,在不少議題上都見其蹤影,對於被西方批評為操控的「完善選舉」,馮檢基會回應「任何選舉都有人操控」,「美國冇人操控咩?大商家、軍火商操控」,至於 2018 年補選他和民主派的恩怨,他說「我覺得民主派操控我」,以至每個選舉都有操控,「政治就係有操控!」他唯一認同的,是目前的選舉制度下能參選的人,都是北京可以接受的人,但是否代表北京可以操控選舉結果,「對唔住,依個我唔掌握」。

在已經「完善」的選舉制度下,香港是否已經是一個獨裁社會,馮檢基會形容「或者未係一個西方民主式的社會」,即使再追問,他會回答「唔知」,「你分析囉,一萬個狀態你形容佢咋嘛。 你形容佢 A,我形容佢 B。」

「我的形容就係重新起步」。

馮檢基形容,新的選舉制度、新的社會狀況,是「重新開始」,是 2019 年「非黑就白」的「鬥爭、革命」之後的重新開始,有如 1980 年代中英談判一樣,「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就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變成灰、變成彩色,呢個先係香港人之福」,而他的方向,就是在這個重新開始的「起點」,再將香港推回「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向,新選舉制度下的議席,亦是歸零推倒重來,「以前有刀、炮、槍、螺絲批,依家由雙拳重新開始,so what?」

「係咪總好過雙手?」

***

只看議員數目不懂政治

那假設馮檢基確實能當選,「非建制派」在議會仍然勢孤力弱,雙拳難敵四手,除了作為制度的裝飾,有何實效?「如果只看議員在議會的數目,你只懂得政治的十份一。」

馮檢基指一個議員當然遠不及十個議員「大聲」,但都要視乎發言的精準度,如果議員點出的問題能「拮中市民的痛、林鄭的痛」,「你唔覺得一個人係勁過佢 40 幾人呀?」他重提 80、90 年代,自己在市政局、立法會不少時間都是民協唯一議員,但不少房屋政策都是他提出一手一腳修改,「多不勝數民生問題被我搞掂,一個議員咋」,又舉例當時區議會只有三份一議員是民選,其餘都是委任,但他仍然遊說其他人要參選,而今想法亦類似,「以前得一個馮檢基,我請三個職員,變有四個馮檢基,好似孫梧空一條毛變十幾個。」

但作為絕對少數派,提的意見是否獲接納,端看掌權的政府是否願意聆聽,80 年代的港英政府,和 2021 年的林鄭港府,是否真的有可比性?「點解為政者當時接納,依家唔接納呢?」馮檢基反問。

「唔夠房屋係市民嘅痛…林鄭的痛係佢講咗唔做…馮檢基將兩樣嘢夾埋佢,成為一個對林鄭好尖銳嘅矛盾,咁呢個力就出嚟。」

在民生議題提出「尖銳」質疑,要求政府以「善治」回應,這定位和部分較敢言的建制派如田北辰,其實相當類同,「冇問題㗎,個個用馮檢基的方法仲啱添,點解要比較呢?」他重申自己不是放棄爭取民主,而是在議員四年任期,「可以改變到民主?」

馮檢基表示不擔心有人會因此質疑自己並非「民主人士」,「咩派唔重要,最緊要個心有無依樣嘢」,指他 80 年代至今,對政制的目標都是雙普選,又指《基本法》兩條關於行政長官、立法會選舉普選的條文無被取消,只是現時未必是合適時間爭取政改,「中美鬥爭發展到你死我活,依個時間講政權,可能十年都推唔足一寸一分,但人民的死活,我依家推,可以推到一尺,你點揀?」

***

「九龍西,我哋再嚟一次,我哋得嫁」

但無論如何天花亂墜,重點是馮檢基這套論述,是否足以說服選民,特別是他九龍西的非建制派選民,「我希望說服到」,他依賴的,依然是他多年來紮根社區的「老本」,「我喺深水埗 40 年,街坊睇住我做乜…馮檢基同一個新出嚟的人不同,新出嚟的講的是口號,馮檢基講的是我們做過,現在依個時間,係咪重新再開始再試。」

「我希望說服我的選民,好唔好畀多次機會大家。」

回到勝算問題,馮檢基僅模糊地表示,今次選舉他完全不會評估勝算,要有多少票才足夠勝出,並再次用其「工具」論,指參選不是看輸贏,而是以參選作「工具」,自己過去 6 年,參選 5 次都落敗,但不代表毫無價值,家長教小朋友的道理是「爬返起身再嚟」,「點解對馮檢基就咁 harsh 呢?」

若參選只是工具,會不會馮檢基本身亦不過一件工具,作用是參與選舉,令新制度看似有競爭?他再次不置可否。

「你有你的觀感,我有我的目的。」

《立場》曾邀請馮檢基參選的九龍西,另外兩名候選人鄭泳舜和梁文廣受訪,鄭泳舜未有回覆,梁文廣至刊登前未落實訪問時間,立法會選舉已報名的候選人名單請參閱:https://www.elections.gov.hk/legco2021/chi/nominatio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