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飛龍:立選投票率應用「加權新公式」計算 「總和投票率」或逾四成

0
823

立法會選舉將於下月 19 日舉行,新選舉制度及在民主派絕跡下,不少分析指地區直選投票率會較以往低。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今(18日)表示立法會選舉投票率不應只是以地區直選直接衡量,而應該採用覆蓋所有選舉範疇的加權新公式,否則不能反映新制度的社會認同度;如果考慮今次選舉的「總和投票率」,有機會超過四成。他又指投票率只是評價香港民主質量的一個指標,社會過分突顯投票率,反映香港民主文化仍然高度依賴西方民主固有標準。

田飛龍今在《明報》撰文,指市民在社會動亂和疫情打擊下信心受挫,希望有能力的管治團隊扭轉困局,而新制度下選民未必固守既往立場,可能出現分化重組。他又認為,在新BNO制度下,反對派的選民群體「集中性移民」,削弱反對派的力量;同時建制派內部競爭激烈,中間派和溫和反對派亦有一定「轉移吸票」功能,都反映投票率未必會「下行」。

田又說,新選制是「混合代表制」,與地區直選的「形式代表制」相比,功能界別選舉和選委會界別選舉體現「功能代表制」;認為投票率應有覆蓋所有選舉範疇的加權新公式,「僅以地區直選的投票率加以直接衡量,並不能完整反映新選制的社會認同度,也不公平」;如果考慮今次選舉的「總和投票率」,有機會超過 4 成。 

田續指,歷史上香港投票率高的選舉都不是正面選舉,而是政治極端化和社會撕裂的結果,如 2016 年立法會選舉和 2019 年區議會選舉。他認為,投票率只是評價香港民主質量的一個指標,社會過分突顯投票率,反映香港民主文化仍然高度依賴西方民主固有標準。

田又強調,如果今年不引入新選舉制度,任憑修例風波煽動起來的極端分裂和相互仇視的社會群體參與毫無制度保護性的選舉,且外部干預勢力繼續發揮操縱破壞選舉的作用,欠缺國家認同的青年繼續擁抱「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激進路線「踴躍」參與投票,「那麼投票率固然可以高達八成,香港的法治秩序和繁榮穩定則可能成為直接代價和犧牲品」。

劉兆佳料投票率低至三成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早前預計,在新選舉制度下大批民主派「缺席」,料下月選舉日投票率或低至三成,形容這是扭轉政治局面的代價。他又認為,部分自稱非建制派者最終將融入愛國者陣營,並預料中央將監督當選者表現,以體現問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