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對香港互聯網的影響

0
467

【文:羅浩林(香港互聯網協會主席)】

自從中國政府單方面頒布並實施國安法以來,對香港的沖擊不斷擴大。除了美國及其盟友開始將香港視作與中國大陸同一地區,取消香港的貿易差別待遇外,於互聯網的規劃層面亦已經改變過往視香港為地區樞紐的做法,反之,將香港視為中共用作竊聽的據點,於各層面加以防範。

於六月中,美國司法部官員便建議聯邦通訊委員會,要求 Google 及 Facebook 將早於四年前開始規劃,連接美國、台灣、香港及菲律賓的海底通訊光纖計劃改為不連接香港。原因是因應中國政府奪去香港自治,預期中國政府的情報及國安機構會於香港公開活動,擔憂美國的通訊會於香港遭到北京當局竊取。而到八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更提出「Clean Network Initiative」,當中其中一個倡議「Clean Cable」更開宗明義要確保連接到美國的海底電纜不受中共入侵。而到本月,上述提及的海底光纖計劃更將香港剔出計劃之外。此舉勢將成為其他網絡及服務供應商的參考指標,並影響將來網絡服務及雲端服務的部署。無獨有偶,Google 則宣佈會於台中建立第三個數據中心,並指台灣適合成為亞太區的數據樞紐。

另一方面,於國安法實施後,服務供應商將可能於政府要求下,移除被指為影響國家安全的內容。於本地存放的網站固然無可避免受到影響,而更令人憂慮的是,當內容是存放於海外網站時,政府可能會進一步要求本地互聯網供應商將該網域或其網絡地址直接封禁,使香港步入有如中國大陸一樣的網絡長城。而技術上較難作封禁的通訊軟體如 Telegram,政府則可能以國安法要求 Apple 及 Google 將該軟體從本地商店移除,增加通訊及接觸資訊的難度。如此下去,香港作為互聯網地區樞紐及自由港的優勢將不復存在,而資訊保密和自由受限制,更加會嚴重打擊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上述都是比較長遠的影響。比較即時而明顯的是,本地已經出現寒蟬效應。不少論壇及社交媒體都收到本地用戶刪除其帳號及留言的請求,以免遭到秋後算賬。更有不少網民擔心網絡活動會受到監控和限制,一窩蜂申請 VPN 帳號,預備作翻牆用。這種恐慌於香港可謂前所未見,亦反映國家法對香港一直引以自豪的自由及價值構成即時的負面影響。有見及此,多家跨國科技公司包括 Facebook 及 Google 已表明暫時停止處理香港政府的資料請求,香港用戶的資料皆存放美國的伺服器,故此香港政府即使動用國安法向香港分公司要求提供用戶資料,仍須經美國總公司批准及美國法庭命令才會成功。此舉可謂對香港政府及司法系統投下了不信任票,認為香港法制無法保障用戶的言論自由及私隱,與其他先進法治國家不能同一而論。對於強調香港沒有三權分立的中聯辦及香港政府,可謂求仁得仁。

香港的成功有賴於傲視亞洲,離經叛道的自由所帶來的創新,和資訊不受監控及限制的流通的優勢。而暢通及高速的互聯網更是現代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筆者希望香港於可見的非常時期,香港能早日回復網絡樞紐的地位,香港市民能回復於網絡直抒己見,暢所欲言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