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世事如何變改,我們都只能負重前行

0
349

共和黨對徹底將威權中共對立在兩極二元的世界,加速美國與中共脫勾以及遏制中共的極權擴張,的確是近年全球局勢其中一個最顯著的轉變,間接令香港的示威得到國際上更多人支持。

相反,即使對華強硬為兩黨共識,民主黨肯定會傾向多邊主義、以國際現有的組織及條約,去落實相對緩慢且平穩的措施。與中共交手,謙謙君子肯定要吃虧,特朗普政府近兩年非常進取的政策亦比想像中更為有效。

因此,以對華政策衡量誰主白宮對抗爭有利,答案自然呼之欲出。

但歸根究底,在面對美國大選時,我們都是沒有票的人;我們是香港人,也是有不同身份認同、政經立場的人。

同志社群可能會對同性婚姻議題更敏感、環境保育人士會更在乎國家會否落質減碳排放協議、爭取兩性平權的人會關注女性墮胎權利會否被取消。

香港抗爭重要,國際對華壓力重要--但對於某些朋友,逼在眉捷的可能是基於貧窮問題的三餐不繼、監獄面對的懲教腐敗、針對性向而日復日的歧視傷害。
但他們可以同時在街頭澆滅催淚煙、受警棍捱打、流亡海外,或甚被囚監獄內想念家鄉。

人的政治想法是立體的,社會的多元正體現在我們有多廣闊的胸襟去了解他人的需要,他人的苦難。

假如我們只能平面化地認為整個抗爭群體就只能有一種選擇、一種價值導向,一種非黑即白的「左膠/手足」區分,那我們只會繼續鑽牛角尖,而無法凝聚到更多不同的人,為我們共同的身份感到驕傲。

社交平台的設計本身就相當不利於溝通,但恰恰這正是我們最需要的,也是我們能戰勝極權最大的原因:我們懂發聲,也懂聆體,才能以價值原則凝聚,不顧一切地為著社群而戰。

在目前如此緊張的局勢,我們更需要更好地溝通,更好地理解。

支持一位政治人物的政策 A,又不一定代表要喜歡他的政策 BCD;不喜歡政治人物的政策 B,又不代表會反對他。

我們的思考都可以變得更飽滿,更了解世界的複雜,更懂得擁抱差異。

美國和香港都處於二化的社會狀態,假如要將同樣的視野套入運動陣營,那實在太過太過苛刻了。

或者我們在評論前都嘗試再三消化,或許你會發現世事沒有如此消極,在焦土也能裁種鮮花。

畢竟無論世事如何變化,我們都只能負重前行,我們都只有身邊的同伴呀,不是嗎?

在處理資訊前,不要因為資訊有利自身立場就全盤相信,停一停、想一想,嘗試尋找確切證據和資訊來源;在面對意見相異時,不要一下子標籤他人,想像他們只是某種負面樣版,反而嘗試疏理大家的分歧,並用為何你的觀點比他的取態更逼切為由說服。

只有更大的胸襟,才能有更高的成就。

最後希望跟大家解釋一下這張照片:這是一直支持香港的共和黨參議員 Josh Hawley。

我跟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當選時都是最年輕的議員、都是耶魯大學畢業生、都相當支持香港抗爭。當然,我也有很多政策立場上未必與他看法吻。

但我們找到合作、溝通的基礎,盡力為著目標進發,便足矣。

直到今天,我們都是好朋友呢。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