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檢討報告沒有告訴你的十件事

0
338

政府清算香港電台的檢討報告,開宗明義抽擊「管理缺失」,有十件事沒有告訴你:

1. 在這種「缺失」下,香港電台在傳媒公信力民意調查中排第二,全港傳媒中僅次 Now TV。(見中大新傳學院做了十多年的公信力調查。)

2. 在這種「缺失」下,香港電台節目獲國際獎項無數,冠絕其他電子傳媒。即是說,香港電台的成績,市民認可、國際上、專業上亦得到認可,獨是政府看不順眼。

3. 報告要求日後港台節目要「清楚界定」兼「妥為記錄」編輯流程,報告沒有告訴你,新聞工作爭分奪秒,變化萬千,不可能每個決定每個字眼都能白紙黑字解釋兼記錄,若要如此運作,等同叫港台不要做新聞,而這種做法亦不見於其他傳媒。其他染紅傳媒反而因為處理新聞時有太多不能公然談論的政治操作,任何編輯方針倒是不敢留下具體記錄與決策過程。

4. 報告批評總編輯(即廣播處長)在編輯決定中「一直處於被動位置」,報告沒有告訴你,公共廣播的宗旨有四個很重要的字叫「編輯自主」,編輯自主不是「總編輯自主」,不是由一個總編輯話事,更不是有總編輯之上的太上皇宰制。至於商經局局長邱騰華所講,香港電台有編輯自主,但並非不受制約,實屬阿媽係女人。香港電台本來已經受《香港電台約章》、《製作人員守則》、《廣播業務守則》及通訊事務管理局調查的眾多制約。條文行之已久,規範一向存在,不需要更多來自行政部門的制約。

5. 報名批評香港電台從沒有「主動」向顧問委員會徵求意見,似乎這變成一個罪名,但報告沒有告訴你,其實《香港電台約章》從來只是說廣播處長「可」向顧委會徵求意見,沒有規定要「主動」求意見。

6. 報告三番四次要求港台向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公共廣播機構借鏡,學習其處理投訴機制及運作流程。報告沒有告訴你,那些國家的公共廣播機構的董事會人選,都由一個民主開放、受市民選票監督的政府所主導;報告也沒有告訴你,英國 BBC 的運作資金直接由電視用戶收取,製作節目不需要看政府面色。

7. 報告指香港電台聘請大量兼職、合約、特約員工,情況「泛濫」。報告沒有告訴你,做成此現象,乃因為香港電台由於要營運新電視頻道,節目量大增,但政府長年採取「陰乾」政策,人手增長緩慢,只能聘請外援。報告倒果為因。

8. 報告有一處大家甚少談論,指香港電台資訊科技管理差、安排零散、還在用很多紙張檔案。報告沒有告訴你,本來多年前規劃的香港電台新大樓,就連同更新電腦系統、統合及電子化影視檔案資料庫的大計,但隨着建制派阻止撥款,那就一拍兩散。昨日的因,今日的果,這也是政府刻意陰乾的後果,商經局為什麼又不談一談?

9. 高官們又暗指香港電台有節目臨時聘用演員王宗堯,未有考慮他有案在身,是忽略「風險管理」。報告沒有告訴你,香港實行「無罪推定」;未審又何來有罪,尊貴的鄭若驊司長剛剛才強調了一遍,「無罪推定」原則從來沒有變。

10. 清算報告發表同日,原廣播處長梁家榮提早解約,換上一位全無傳媒經驗的政務官接手。報告當然沒有告訴你,這個人事安排,正是以業餘凌駕專業、以政治主宰新聞、以行政手段扼殺香港電台的先聲。報告更沒有告訴你,這個人事任免充分反映時代精神:只要求你緊跟權貴所訂的規矩辦事、最怕你有堅持有抱負;不怕你績效差,只怕你有理想有底線;不怕你不專業,只怕你太專業。

作者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