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 32 周年】國殤之柱屹立港大23年 蔡耀昌:丹麥雕塑家高志活盼警醒港人毋忘血腥鎮壓

0
359

今年是六四鎮壓 32 年,支聯會今日( 2 日)到香港大學洗刷「國殤之柱」。這座象徵人道壓逼的雕塑,在港大屹立逾 20 年。當年有份將這迎接這座雕塑來港的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向《立場》憶述,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ot) 是為了六四事件而創作「國殤之柱」,並於 1997 年送到香港;高志活希望作品能在香港長期展示,以警醒香港人記住六四屠城的慘劇;時任港大學生會表示有意接收雕塑,但在送往校園期間遭校方保安人員阻撓,最終在近千名同學與市民聲援下,成功把國殤之柱送入港大。

這座雕塑原名為「恥辱之柱(Pillar of Shame)」,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創作,象徵人道壓逼,一共有 5 座。其中一座於 1997 年運到香港,蔡耀昌引述當年高志活指雕塑是為了六四事件而製造,希望作品能在香港展示及永久豎立,以警醒香港人記住六四屠城慘劇;已故支聯會創會主席司徒華將其命名為「國殤之柱」。

雕塑刻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 象徵血腥鎮壓死傷者

「國殤之柱」高約 8 米,雕塑上刻有多個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象徵血腥鎮壓的死傷者,基座正面以紅字刻上「六四屠殺」和「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

逾千人抵抗校園保安 「國殤之柱」終送入港大

「國殤之柱」到港後,先在當年維園六四燭光悼念集會中展示,支聯會曾嘗試向當時的市政局申請永久擺放場地不果,當時的港大學生會表示有意接收雕塑;集會結束後,支聯會隨即用車將雕塑載往港大校園,但遭校方保安人員阻撓,最終近千名同學與市民聲援下,成功把國殤之柱送入港大,亦送到不同大學巡迴展示。其後港大學生會再與校方談判,並在學生全民大會中通過要求校方豎立「國殤之柱」,最終雕塑於 1998 年起一直豎立港大黃克兢樓平台。

時任港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大學是自由地方,不應受到政治干預

當年有份護送「國殤之柱」到校園的時任港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黃瑞紅,曾在《蘋果日報》訪問中表示:「當時大家好擔心,九七後國殤之柱無處容身,支聯會問我哋可唔可以擺喺港大,學生會同校方聯絡,校方以安全理由拒絕,我哋唔理得咁多,當晚集會後,就呼籲港大hallmate(宿友)聲援。」黃瑞紅又說,港大迎接國殤之柱的意義重大,「大學應該係一個自由嘅地方,唔應該受到政治干預。當時唔夠一個月就回歸,我哋可以喺中國版圖上繼續擺放國殤之柱,好有象徵意義。」

2008 年呼應「橙色運動」 雕塑油成橙色

蔡耀昌又說,「國殤之柱」原本的顏色是灰啡鋼繍色,並非橙色。但在 2008 年,為了呼應高志活發起的「橙色運動」,希望透過代表和平的黃色中和代表共產主義的紅色,遂為雕塑油上橙色。

「國殤之柱」雕塑家曾兩度來港被拒入境

蔡耀昌續指,「國殤之柱」多年來從未受到破壞,但經不起年月洗禮,某些地方卻出現剝落;支聯會曾邀請高志活來港修補雕塑,但高兩度來港均被拒入境,直至2013年,他才能成功到港修補「國殤之柱」。

對於近日港大校方收回學生會會址及相關設施,蔡耀昌亦擔心「國殤之柱」能否繼續擺放於港大校園,但他強調「國殤之柱」屬於支聯會,相信很多香港市民均認同這座有多年歷史的雕塑是屬於港大校園的一部分。

他又提到近年的政治壓逼愈趨嚴重,悼念六四或其他政治行為的政治風險增加。他續指,去年支聯會於維園舉行六四悼念已遇到很大困難,相信今年面對的挑戰會更大,但強調支聯會會努力延續香港人由 1989 年至今悼念六四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