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負向公關人物

0
398

【文:劉卓裕(荃灣區議會(愉景)區議員)、資深公關】

面對香港過去的撕裂問題,林鄭政府選擇豪花 4,900 萬,聘請國際公關公司 Consulum FZ LLC,希望他們透過專業公關技巧和知識,幫香港「重新出發」,改善國際形象,通常工作涵蓋多個範疇,例如一般民主地區或國家有的政客間的遊說、政策的宣傳、社會責任推廣、為公共利益的服務等等。而政府常見的 PR 問題基本上都是來自缺乏透明度、制度、官僚和媒體反對等。正面的公關能有效幫助政府提升管治效能,若政府能做到有效運用媒體力量,更能改善到政府,令社會對政府的反對聲音下降。

昨日,梁振英又再出擊,利用自己 Facebook 個人專頁,詳列 18 名教師的名單,包括姓名、年齡、任教學校、案件及控罪,並引用傳媒報道作為資料來源,但部份案件仍未完成審結。引起公眾嘩然。

筆者在此先不論 18 人的資料孰真孰假,此舉可謂(一)向香港法治挑戰,不單破壞《基本法》無罪推定的原則,更加直接扮演判官,在法官們尚未判罪前已經用「私刑」把這 18 人定罪;(二)足以構成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附表 1 的「保障資料原則」第 1 和第 3 原則,嚴重損害香港人的私隱權;(三)利用個人資料作政治批鬥,再「人格指控」這 18 人,除了會造成他們心理上和實質的損害外,可謂是將香港推往文革,惟恐天下不亂。

梁振英作為前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此舉動剛好呼應了公關界中的 — 負向公關(negative PR)。這是一種製作和散佈品牌「負面新聞」的做法, 它通常會破壞品牌的聲譽和企業形象。負向公關會損害企業或個人的聲譽,可能會影響本來企業或個人製定的公關策略,甚至把整個方向帶偏,而常見的抹黑技巧有假新聞、披露私隱機密、製造誤導性或負面評論等等。

過去,林鄭所僱用的 Consulum 幫人權紀錄劣跡斑斑的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改善當地國際形象,例如協助沙特政府制訂傳訊策略、舉行大型會議、安排外訪、推廣沙特旅遊業和電影業、甚至協助沙特參與首次的康城影展等。

沙特這例子可謂相當經典,並在國際間有取得頗正面迴響,當面對香港法治、私隱和人權等普世價值被持續地破壞,加上面對梁振英這種負向公關搞事者時,筆者十分期待看 Consulum 能發揮怎樣的效果,亦很好奇何以泱泱大國會容許國家領導人不斷鬧事,把香港以及中國形象和價值多次推住崩壞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