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 32 周年】採訪屠城一幕 見證自由褪色 前記者陳潤芝:再黑暗也要勉力生存

0
333

時間是 1989 年 6 月 3 日深夜時分,30 出頭的亞視記者陳潤芝,留守在北京飯店 12 樓的房間。這已是她能力範圍內,最接近天安門廣場的位置。

踏出露台,還未站穩,陳潤芝就看到一輛裝甲車、聽到機械聲,從天安門廣場,沿長安街向北京飯店樓下疾衝。目標就是那些站滿了長安街五條寛濶行車線的群眾。

那是陳潤芝生平第一次看到裝甲車,原來速度可以如此驚人,「裝甲車係咁衝,啲人唔走㗎喎。我話:『吓,喂死人架喎,打保齡球咁』,啲人後尾去到好抆、好抆、好抆,先至移開」。陳潤芝說,那情景很殘忍,她雖不肯定裝甲車有沒有撞到民眾,但肯定群眾當刻非常憤怒,才遲遲未有散去。

她嚇得趕緊打電話給廣場上的同事,懇求他們回來,但不獲理會;遠在香港的上司亦只是安慰她說:「放心啦,佢哋話依家返嚟仲危險過留喺廣場。」陳潤芝不想再影響他們工作,只好放下電話,繼續在高處察看情況。

突然,「砰」,第一下槍聲響起。

然後,「砰砰砰砰砰」。

槍聲時遠時近,沒多久,陳潤芝看到一輛輛架著大木板的三輪車,載著傷者駛過飯店樓下。

那是 1989 年的 6 月 4 日凌晨。陳潤芝就於北京飯店,在看見一個個傷者、聽著一下下槍聲中渡過。

30 多年後的今天,一切仍然深刻。

1989 年 5 月 31 日,陳潤芝的回鄉證被北京海關蓋上蓋章。她正式赴京報道八九學運。

陳潤芝說,當時只是她赴京的第四天。因為當年七月,她早已計劃移民加拿大,上司一直沒打算派她前往北京採訪,只是最後一刻,陳潤芝眼看在北京的同事們體力快撐不住,才主動請纓。沒想到,就經歷了記者生涯中,最震撼的一次。

6 月 5 日,陳潤芝目擊著這一幕的發生:「你數下,16 架,未完㗎喎可能,你明唔明啊?」

後來陳潤芝按原定計劃移民,3 年多後回流,加入有線電視。一直於新聞行業工作至 2018 年退休。其間,陳潤芝於 2009 年及 2019 年自費出版《六四二O》及《六四三O》,在兩書中訪問多名與八九民運有關人士。多年來一直紀錄,陳潤芝說是希望當權者及群眾都可吸取教訓、希望「歷史上唔好再有一件咁悲慘嘅事發生」。

國安法後的首個六四 比回歸時想像到的更差

不過,自 2019 年的反修例運動,至 2020 年 6 月底《香港國安法》生效,數天後更迎來首個在《國安法》實施後的六四。這年的六四,警方也再度禁止維園的燭光集會。

陳潤芝不敢說歷史在重演,但認為今年肯定是壓制六四最厲害的一年。她記得回歸前,大家最關心的,就是「64 維園集會」會否從此於香港消失。誰知去年因為疫情,一下子就沒有了。今年更甚,明明疫情已見緩和,政府仍然拒絕集會許可。未來能否再現「維園燭光晚會」?陳潤芝也不樂觀。

作為有份採訪回歸前夕新聞的其中一位記者,陳潤芝說當時的香港社會對回歸確有疑慮,但其實亦有盼望。她還記得自己做過 99 集的特輯,細說中國的基建、文化、經濟等。沒想到當時的期盼換來一場空,反而當日的憂慮逐漸浮現,甚至來得比當時想像的更差。

「你會唔會諗過,港台拍咗一集嘢,係叫你唔准出、或者將 YouTube 刪走啊?諗都冇諗過……各樣自由亦全部大倒退,你冇諗過一下子,香港遊行啊、示威嗰啲自由冇晒。」

陳潤芝做過回歸前夕的新聞採訪,沒想到香港的情況比當時想像到的更差

陳潤芝:黑暗的日子也要勉力生存

眼看各方面的自由正被蠶食,六四在港以後會成為禁忌嗎?她又會否再次移民?陳潤芝也說不準。

陳潤芝指 30 年前選擇移民,是因為對政權沒有信心,亦怕自由被剝奪。如今那種「前路不確定」的感覺再次來襲,她是「十五十六」。此刻仍然留下,或多或少只是因為朋輩間的連結,「譬如有啲咩見到唔開心、好忟啊咁,可以約出嚟吹一吹水…..你去到第二度可能你抆嘅機會少咗,但會冇咗好多朋友。」

她認為現時在她的崗位,仍有可做、需要做的事,「我有健康、安全地『登六』、安全地退休、安全地出咗兩本書,咁都有少少社會責任囉。」

「正如我毫不懷疑、毫不考慮地接受你嘅訪問。我唔覺得有問題啊嘛。如果你覺得有問題,你就已經將你自己嘅言論自由埋咗單,我點解要咁做?我講事實、講道理咋喎。咁都唔啱聽?」

陳潤芝又指若時勢容許、有題材的話,不論活到多少年歲,有關六四的人和事,她也會一直寫下去,「我鍾意鬥長命,咁我 70 歲唔得,如果上帝畀我活到 80 歲,或者我 80 歲寫呢。」

陳潤芝鼓勵在黑暗的日子也要勉力生存

陳潤芝對香港人也有信心,「香港人係打不死㗎嘛。你唔去維園啫,咁你喺窗台點支蠟燭,都係悼念㗎嘛……或者你朋友之間聚會,點支蠟燭。用你嘅方法囉,你覺得香港人會屈服咩?」

雖然有些人或會認為這是自我設限,但陳潤芝說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喺好黑暗嘅日子,你只能夠潛下水、用方法去生存囉。係苦嘅,但唔好放棄。再黑暗嘅日子都要去勉力生存。」

 

記者|林心怡
攝影|Nasha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