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連任民主黨主席 胡志偉:議會不再「有用」 是時候和舊議會論述切割

0
392

人大通過決定授權港府 DQ 四名民主派,引發民主派總辭,各政團未來的路向備受關注;今日最後一日出任議員的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表明不會在下星期的民主黨大會競逐連任主席,換言之將會「雙退」,只會繼續競選民主黨中委,他認為未來民主黨以至民主派都要面對一個重大課題「將來仲選唔選」,他表示他個人認為「一定要選」,但過去民主派傳統議會路線論述必須改變,「議會已經無咗所謂有用嘅想像,我哋參政選舉代表甚麼,係我哋要思考嘅東西」,他甚至形容隨著他離開主席位置由新一代接替,民主黨是時候和舊的議會論述「切割」。

胡志偉提出民主派未來若繼續參與選舉,除了為了資源,更大程度是彰顯民意,「有幾多市民仍然 protest against the government。」亦未必一定要按早前初選的藍圖,「其實你應該多啲人出去選,唔應該自己限咗,派 6 個人出去選,然後搏 6 個過關…愈係將自己局限做幾個人,愈係將自己擺係嗰度俾人好易鋸(DQ)你」,他強調被 DQ 已經是每一個仍有意參選的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他提出這個想法,不是為了民主黨「可唔可以選」,即使有人提出全面杯葛議會他亦持開放態度,但「佢都要答,個平台放棄咗,有無 replacement。」

未來最大議題「仲選唔選」

胡志偉最後一日任立法會議員和傳媒茶聚,表明自己不會在 12 月 6 日的民主黨大會競逐主席,立法會議員將離任,加上區議會亦已交棒,只會繼續競選民主黨中委,認為是時候帶出未來民主派要面對的最大課題,就是一旦會再有選舉「將來仲選唔選」,他個人認為若有選舉「一定要選」、「全面撤,等於放棄戰場」,但要理清未來選舉的意義、功能和角色,「鐘意好唔鐘意都好」,過往民主抗爭道路的想像,是透過議會和群眾動員,轉化成對政府的壓力,以在制度中尋找改變可能性,但現時情況已經劇變,不再是由選民決定政治人物的去留,而是由制度決定,「你要監察嘅對象特首,可能可以開刀斬你」。

「唔好將選舉睇成只係過往議席爭奪,用議會職能制衡政府,俾壓力政府迫有改變……制衡得勁佢害怕咪 DQ 你」。

胡志偉認為在這種局面下,民主黨派議會論述亦要改變,甚至和過去切割,「過往我哋將所有戰力,主要放落去選舉爭議席,變成成個民主派好自然嘅資源搶奪過程,促成我哋一啲內耗」,未來的選舉應該賦予另一種意義,就是作為民意彰顯的過程,反映「成個社會仍然保持,我仍然唔妥你政府嘅心態。」

承認可能有人覺得「行得慢」

他承認他目前所指的議會失衡,甚至有人認為的「無用」,可能有人很早發覺並提出,覺得民主黨「行得慢」,但他認為社會大部份人「應該係最近一段時間先見到」議會失衡的狀況,民主黨作為主流政黨亦是按群眾覺醒程度調整策略,「你跟住落去做選舉,係無咩可能話俾人聽,可以透過議會制度起到非常有效嘅制衡。」而除了將選舉變成「protest vote」,他亦認為不能否定突破 35+的可能性,所以選舉戰場仍不能放棄。

他又表示社會上一直有人提出全面放棄議會線,他反問「佢 propose 嘅 solution 係咩?」他強調對全面杯葛議會抱開放態度,「重點係,你點 sustain 件事(民主運動)」;胡志偉又期望未來若有選舉,不再是民主派間在比例代表制下爭票,「其實你應該多啲人出去選」,以免方便政權 DQ,令 35+ 更無可能。

他強調這想法,不是為了民主黨在九龍西出局「翻生」,因為民主黨在初選僅在九龍西出局,「我又唔係好蝕底」,黃碧雲亦已表明無論如何不再參選,他認為增加報名參選的人數,主要是提高政權 DQ 的難度,而對層出不窮的 DQ,「你係咪應該有新策略」,此外亦有另外一個好處,「再唔使擔心含淚投票嘅問題」。

胡志偉又指,自己已任民主黨主席兩屆,是時候退下,他 4 年前當選時,「好肯定自己係過渡人物」,遇上立法會民主派總辭,可以更加清晰,為民主黨的前後論述「有個切割」。

「舊嗰套議會路線論述,我覺得好自然地從我唔再選民主黨主席,有個好清楚切割,新領導可以完全無包袱去思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