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传统故事】:大书法家凭什么让太守感激,叫皇帝脸红?

0
1257
心正则笔正(明德合成)
心正则笔正(明德合成)

【明德原创】(作者:程若松)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其书法以骨力劲健见长,别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与颜真卿齐名,世称“颜筋柳骨”。柳公权不仅是书法大家,也是学富五车的才子,以其才能,就算位居朝廷一品,也不为过。

清南薰殿柳公权画像(公有领域)
清南薰殿柳公权画像(公有领域)

起初,柳公权在中了进士之后,只当了个俸禄极少的地方小官,根本不受人重视。尽管被埋没、不得志,可他既不自暴自弃,也不怨恨不满,依然修炼自己的心性,真心踏实地为百姓做事。不足半年,他就在当地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太守深知柳公权为人忠厚诚恳,德行高洁,很有才华,却并不待见他。因为柳公权不像别人那样常到太守的府邸拜访,联络感情,这让太守非常不快。认为柳公权是个清高、不谙人情世故的书呆子,因此常常找碴儿训斥柳公权。

一次次无理的责难,柳公权都以平和的心态待之。这使得太守对柳公权越发不满。然而,有件事情使太守改变了对柳公权的看法。

因每年朝廷都要派遣官员到各地巡视考核地方官的政绩。当时来太守这里的官员微服走访了几个地区,发现其中几个地方的百姓生活很艰难,就认定太守玩忽职守。巡查官见到太守后,劈头盖脸地给太守好一顿训斥。在场的很多当地官员明知太守受了冤屈,但都不敢发声,生怕被牵连。此时此刻,太守本能地露出了求助的神情,紧张地向周遭的官员使劲递眼色,希望他们都能为自己说句公道话,而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群平日里亲密无间的朋友,在这关键时刻,竟然一个个装聋作哑。让太守特别寒心。

可就在这当口儿,柳公权挺身而出,如实地告诉巡查官,这些地方本来就土地贫瘠,商贸不兴,一直是民不聊生。自太守来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方法,大大改善了此地的落后面貌,部分百姓已经丰衣足食,纵向比较,可谓相当难得了。柳公权表示,愿以自己的官位担保,请巡查官派人入乡细查,若本人所言不实,愿与太守一同承担罪责。

巡查官见柳公权一身正气,没有袒护之意,便派人深入调查,了解了实情,化解了误会,巡查官还对太守多加褒奖。太守深知,如果没有柳公权的仗义执言,恐怕自己会被罢官去职,因此非常感激柳公权,便带着礼物亲自登门感谢柳公权。柳公权拒收礼物,说:“我凭良心做事,不会曲意奉承,也不会袖手旁观,更不会落井下石。”听了这话,太守默然不语,被柳公权高尚的品德所折服。

柳公权不阿权贵,并未影响其升迁,官却越做越大。至穆宗朝时,他在朝廷里做了右拾遗。虽身居高位,但柳公权依然恪守正道,事事处处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清清白白,备受朝野上下的尊重。

唐穆宗在位时,耽于玩乐,荒疏政事,许多大臣向皇帝劝谏,屡屡遭其痛斥,致使众臣不敢说话了。而柳公权秉持正道,直言敢谏。一天,唐穆宗与柳公权谈论书法,穆宗说:“我要怎么做,才能像你那样写好字呢?”

心正则笔正(明德合成)
心正则笔正(明德合成)

柳公权因势利导地说:“心正则笔正!”穆宗听了这话,立刻明白:你这是借讲笔法规劝寡人啊!不由得脸红了起来。自此,唐穆宗在生活上有收敛。

柳公权让太守感激,叫皇帝脸红,完全凭其正义和良知!

责任编辑:李文涵

版权©️归明德网所有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