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传统故事】:他们靠什么能富甲天下、被后人顶礼膜拜?

0
2211
“商圣”范蠡 (明德合成)
“商圣”范蠡 (明德合成)

【明德原创】(作者:程若松)

一提到商人,很多人就会以金钱、利益与其划等号,甚或扣上“无商不奸”的帽子。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信义为本”经商,则德兴财旺,直至功成名就。如春秋时期的范蠡、战国时期的白圭,就是有着极高道德修养,广布信义于天下的商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令人敬仰,因而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商祖”。

“商圣”范蠡

范蠡是楚国宛邑人,在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不顾高官厚禄,毅然辞官下海到齐国经商。在那里,他改名换姓叫鸱夷子皮,开始了首轮的艰难创业。先是垦荒种粮。之后,逐步开发渔业、盐业等资源。进而展开商业贸易,他采用的“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是说在采购货物时,对降价的物品要像重视珠玉一样,尽可能地买入并储存起来,待市场需要时,自然会涨价,而此时要像抛弃粪土一样,尽量抛出去,切莫贪图过高的利润而贻误了时机。

范蠡(希望之声)
范蠡(希望之声)

范蠡主张“薄利多销,不敢居贵”。他认为“薄利”是手段,“多销”是目的,以“薄利”促“多销”,让资金加速运转,才是制胜之道。商人手中的闲置资金是无用的资金,若整个脑子都钻进钱眼里,为一时的价格去斤斤计较,这样的经商者成不了大气候。只有根据货物的“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自然规律,适时买进或卖出,使货物如同流水一般运转流通起来,方可从贱买贵卖中赚取差价。

由于范蠡坚守信义和讲求货真价廉,他所经营的货物总是供不应求,许多人为能买到他的货物,常常先交订金;更有什者,干脆直捣黄龙——到码头等着货物上岸。因此,他的货物很快遍销齐国及附近的国家。仅几年的工夫,范蠡就积累起了巨额家产,富可敌国。

迅速致富的范蠡,让齐国的贵族们十分看重,他们合力举荐范蠡担任齐国的相国,甚至还把相国大印送到他的家中。而范蠡的经商之心不可动摇,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接着,他把家产分成若干份,分别赠给了一些朋友及乡亲。然后,自家只带着一小部分贵重细软,悄悄地迁居到当时的商业中心——陶地,并再次改名,自称朱公。

在陶地,范蠡先是购置了一处桑园从事桑蚕业,以此维系家中开支。渐渐地靠着自己“信义为本”的经商原则,不断地拓展经营范围,在短时间内就积聚了大量的钱财。乐善好施的范蠡,看到当地的贫民生活很苦,便时常拿出一些资财救助他们,因而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陶朱公”。

通常,商人发财后,多数会成为守财奴。范蠡则不然,因其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的仁德之心,非常愿意献出家财扶济穷苦百姓。在他经商的19年间,三次积聚千金财富,又三次散尽,赢得了人们的敬佩,称其“商圣”;后人还将其视为财神供奉了起来。

“商祖”白圭

战国初期,洛阳作为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巨商大贾云集,商业活动十分活跃。自幼就生活在洛阳的白圭,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成长起来的一位商界奇人。不过,起初他没去经商,而是从政,并且一直做到了魏惠王时的相国。在魏国的政治一天天的加深腐败而无法阻止的状况下,白圭辞去了相国之位,并离开魏国去齐国和中山国游历了。这两国的国君都想留下白圭,以辅助自己治理国家,但都被白圭谢绝了。有人问他拒绝的因由,白圭回答道:“这两个国家都无必行之事,朝廷的信义已经败坏,而不注重信义的朝廷,则无仁爱可言,这样的国家既不能使人奋发图强,也不能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必定灭亡。

游完齐国、中山国后,白圭又辗转于其他国家。当看透了各诸侯国的政治局势之后,他对政治十分厌恶,断了从政的念头,转而步入经商之途。

白圭的经商天分极高,对事物的判断极为敏锐,善于捕捉商机,加之他非常讲求信义、仁爱,所以很快就成了战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大商人。

白圭向农民提供优良的谷物种子,既帮助农民提高了产量,也让自己获得了利润,并赢得了人心。图为清焦秉贞《耕织图》册局部。 (公有领域)
白圭向农民提供优良的谷物种子,既帮助农民提高了产量,也让自己获得了利润,并赢得了人心。图为清焦秉贞《耕织图》册局部。 (公有领域)

刚开始经商时,他没有像别人那样选择从事最赚钱的珠宝生意,而是先观察、分析经济形势,从中寻找商机。当时大多诸侯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这些诸侯国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由此白圭便意识到:农副产品等生活必需品,尽管利润较低,但它消费弹性小,只要加快商品流通,扩大销售规模,就能赚到不少利润。于是,他选择了以农产品、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等为主的贸易经营,以自己独到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在农民丰收并大量出售农副产品时,他便适时购进,然后再将一些丝绸、器皿等生活必需品以适当的价格卖给这些农民;遇有年景不好或是闹灾荒的季节,他就适时出售储存的粮食,以较低的价格购进一些滞销的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等。

白圭经商所奉行的“与”是予人实惠。丰收之年,农民的粮食积压滞销,有不少奸商坐待价格贬得更低时才会出手购进,而白圭却用比别人高的价格收购;等到年景不好,百姓缺粮时,奸商们竟囤积居奇,以高价出售,而白圭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出售,解决了不少人的生活问题。他这种经营原则,既能保证盈利,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商品的供求与价格变动,保护了不少农民、个体手工业者及普通消费者的利益。

白圭很注重扶植农民生产,经常以较低的价格供应优良谷物的种子给农民。这样既可帮助农民增加粮食产量,也使自己拥有充足的货源。如此良性循环,几年的时间,白圭就积聚起大量的财富。

成功后的白圭,便开门收徒,把自己经商总结出来的经验传给了他们。因此,他成为史上第一个收授门徒的商人。白圭招收徒弟的标准很高。在他的心目中,“智、勇、仁、强”是一个优秀商人必须具有的四种素质,即: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分析形势,及时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的智慧;行动果断勇敢;充满仁爱之心,明晓“取”和“与”的道理;有耐心,有毅力,不轻举妄动。只有符合这四项标准,他才会传授给对方经商之术,否则,他绝对不会教的。可见白圭对商人自身道德素养的要求之高。

白圭对如何以做生意谋生、立业等问题的研究极其深刻,对后世商人的影响极大,被誉为行业的祖师爷,直到1949年前,在中国大陆的一些商铺中,还供奉着白圭的偶像。 范蠡、白圭之所以令人敬仰,不是因为他们赚取了让人羡慕的巨额钱财,而是他们的思想和智慧给人们的启迪,他们的精神给人们的震撼,他们的以“信义为本”的经商理念给社会的积极影响。因而将其视为“商圣”、“商祖”,受到历代商人的顶礼膜拜。

责任编辑:李文涵

版权©️归明德网所有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