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澤西史蒂文斯理工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nlon 金融系統中心總監 George Calhoun,日前於《福布斯》撰文,指香港在各方面都對中國的金融和經濟有巨大影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打壓香港的法治及經濟制度,對中國來說是「金融災難(Financial Disaster)」,而對於作為「中國的命脈」的香港,更是不可挽回的破壞,又指如中國是一間企業,習近平作為 CEO 不斷犯錯,「董事會可能一早已考慮把他撤換」。
Calhoun 以《打壓香港對中國是個災難:是時候將 CEO 炒魷?》(The Hong Kong Crackdown Is A Financial Disaster For China: Is It Time To Fire The CEO?)為題撰文,稱中國以數十年時間試圖「雙線發展」,一方面鑽研如何成為超級大國,另一方面建立現代化經濟與金融制度。由鄧小平主導的改革開放起始,中國為求經濟發展,數十年來在外交政策上一直小心緊慎,吸引外資令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十年前,大多數美國領袖不認為中國是有威脅性的國家,即使理念上有分岐,都願意支持中國崛起成為新興大國,相信在自由市場影響下,經濟發展能與民主自由掛勾,「他們將會變得像我們一樣」。
打壓香港致西方力量聯合抗共
不過,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位「新 CEO」在 2012 年上場後,中國的基調逐漸轉變,習近平在「地緣政治遊戲」上採進取立場,漠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包括在南海強行興建人工島等。而近年這類行為更愈發頻繁,並有損中國經濟利益,例如以笨拙手法處理華為事件;當澳洲倡議國際社會獨立調查新冠肺炎源頭,中國就對澳洲進口大麥徵收反傾銷稅報復,近日又與印度在兩國邊境挑起紛爭等。
文章接著指出,除了在國際社會樹敵,中國強力打壓香港法治及經濟制度,是犯下近十年來所知最嚴重的錯誤和誤判,令大多數西方國家視中國為「世界上的邪惡力量」(malign force in the world),「這是嚴重侵犯人權,以致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對抗中國,在美國甚至令共和民主兩黨合作共同對抗中國霸權」。
習近平不斷犯錯 若是CEO早被撤換
文章認為中國重手打壓香港,將對中國資本造成重大打擊。香港目前是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僅次於紐約和倫敦,任何歐盟國家都難以企及,這些都建基於外間信任香港的制度,「習近平策略上的失誤將令這種信任消失,迅速並無可挽回地損害香港這無價的資產」。
文章形容習近平對港政策,對中國是「金融災難」,如果中國是一間企業的話,他作為 CEO 不斷犯下錯誤,董事會可能一早已考慮撤換;又指要在國際間取得利益,必須受人尊重、具持久影響力及互相制衡,但習近平似乎對此一無所知,「他尤其對金融運作並不理解,亦誤判了打壓香港的後果」。
香港:中國的金融命脈
文章指香港對中國金融十分重要,例如人民幣國際交易有七成經香港處理,對於人民幣能否成為如美元歐羅般的主要貨幣尤其關鍵,也影響中國在地緣政治和經濟成為「贏家」 的機會,破壞香港金融體系將令人民幣貾值,並威脅港元價值,甚至可能因而滅絕(extinction)。
香港也是讓外資進入內地,以及內地企業上市的重要城市,超過 6 成外資經香港投資內地;自 1991 年後,內地企業透過在港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高達逾 3500 億美元,因此香港對內地企業來說尤其重要;同時大多數內地銀行和企業國際交易,均以美元經香港進行,所以香港甚至被形容為「中國的命脈」(China’s lifeline),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計劃也是以美元運作,所以「『一帶一路』需要一個健全運作的香港市場」,若中國全面操控香港的話,將為內地金融業帶來嚴重破壞。
新聞自由過去助香港建金融地位
文章又提到,經兩參眾兩院一致通過、本月中由特朗普簽署生效的《香港自治法案》(Hong Kong Autonomy Act),是美國政府懲罰中國在港實施《國安法》的金融制裁手段,《香港自治法》除了制裁破壞香港自治與自由的中國及香港官員之外,對與之有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也會受到制裁。
文中又指金融業最重要的是保持資訊流通,香港成為西方金融企業亞洲總部首選,主因是香港擁有新聞自由,在此能與中國企業做生意,而不用擔憂內地的新聞及言論自由限制,連西方不少主要新聞媒體如 CNN、彭博社及金融時報,均選址香港建立地區總部。北京早前驅逐多間美國媒體記者,他們甚至不可以留在香港,反映中國正收緊新聞審查,《紐約時報》日前已宣布將其在港的數碼新聞業務,遷至韓國首爾,其他國際新聞媒以至社交媒體公司,也紛紛表示正在考慮未來路向。
文章最後指,中國近日犯下的一些的誤判可能還有機會糾正,例如與澳洲和印度的紛爭,或可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但即使習近平退位,香港所受的所有破壞已不可挽回,「當香港經歷兩個世紀才建立的『金融魔法』一旦消失,這是不能逆轉的。或者,要到新加坡去找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