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重組逾 50 年歷史「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主任請辭惹打壓質疑 中大否認受外部壓力

0
329

有逾五十年歷史、在學術界享負盛名的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明年面臨重組。自由亞洲電台引消息指,中心其中一名主任李磊(Pierre F. Landry)在校方提出重組之後請辭,加上「佔中三子」之一、前中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曾任職該中心主任,外界猜測在國安法實施後,中大受外部壓力決定重組中心。

中大今(25 日)發聲明,稱「一些傳聞」指中大因受壓而重組中心,是「絕無其事」、「全屬虛構」,稱重組旨在提升現有服務,將收藏的資料更廣泛地提供予本地和國際學者使用。《立場》就事件經電郵向李磊查詢,正候回覆。

陳健民曾在傘運期間任中心主任

自由亞洲電台(RFA)今日報道,指獲得一份中大「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的內部通訊,提到中心將於 2021 年展開重組,結合「嶄新數碼科技整合和善用資源」,中心的館藏日後會交由大學圖書館管理,「形貌改變了,但基因不變」,人事聘任亦不受影響。通訊又指,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外籍主任李磊(Pierre F. Landry)辭去中心主任的職務;另一名主任趙志裕將在明年 1 月起,協調中心的重組工作。

報道引述中心「內部知情人士」,指最近才獲知重組消息,認為在現時香港政局動蕩下,突提重組是「不智」,容易令人誤解,李磊更疑是獲悉重組後立即請辭。至於重組原因,知情人士估計,與中心一直被誣告是「勾結外國勢力」、「間諜中心」有關,加上「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在 2014 年雨傘運動時曾任中心主任,故校方受壓要重整。

報道又引述另一位中大教職員,指中心是世界對中國研究的重要資料庫和學術交流中心,活躍於國際學術活動,擔心重組後會失去原有獨立性,自由學術活動亦會受到限制,中心現時開放各類人士自由參閱館藏,若日後交由中大圖書館,憂慮校方將收緊管理,如限制入場條件,部分珍貴館藏或需閉架。

中大:絕非因外部壓力重組

中大今日發聲明「澄清不實傳聞」,強調重組旨在提升現有服務,將館藏更廣泛提供予各地學者使用,「就一些傳聞指中大受到外部壓力影響」而重組,中大表示「絕無其事,有關傳聞全屬虛構」。

聲明中羅列重組計劃三大重點,包括開放資料供查閱、保存原始歷史資料、紀錄片放映服務和學術交流。在開放資料方面,中大承諾將有關館藏開放予各地學者,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日後將由中大圖書館提供支援,將中心館藏數碼化,中心提供的紀錄片放映、研討會等,改由中大圖書館及中國文化研究所繼續支援;另外,中心現存的館藏將作為一個命名館藏,整合至中大圖書館中,「以彰顯其學術價值」。

聲明又指,重組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與中大圖書館、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的服務整合,工作需時,轉型期間,藏品將繼續開放予本地及國際研究人員,但未有提及轉型需時多久。

逾五十年歷史 存大量珍貴史料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官方資料,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行聯席主任制,現任兩名主任分別為中大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志裕、密歇根大學政治學博士李磊。中大回覆《立場》查詢指,兩名主任已有一位提出辭職,但沒有指出是哪一位;據了解,請辭的主任正是李磊,但尚未到離任日子,因此官方資料他仍未被除名。

「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前身為「大學服務中心」,1963 年由西方研究中國大陸的學者在港設立,專為海外來港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服務,成為該領域的大本營。1988 年中心加入中大,1993 年更名「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藏書量逾 8 萬冊,收藏範圍以 1949 年後的國情、民情為主,著重收集第一手資料及各級省市地區資料,亦包括有內地出版的各類報紙、民間歷史等大量史料和著作。
多位知名學者曾於中心出任要職或參與研究,如紐約大學法學院資深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便是中心首位主任。今年逝世的知名學者傅高義(Ezra F. Vogel),亦曾在 1992 年至 2015 年間出任作為中心重要組成的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蘋果》今日引消息人士指,校方將中心併入大學圖書館的做法,變相等於將中心「解體」,重組決定亦「由上而下、封閉」,事前無諮詢李磊及中心的國際顧問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