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批評過往太重視地產商權益 倡放棄明日大嶼、集中發展新界土地、政府收地不容司法覆核

0
720

政府明日(6日)公佈施政報告,由中國「海歸派」組成的紫荊黨指,真正解決香港土地房屋問題要從改革制度入手,批評香港過去太迷信自由市場、太在意有產者的權益,房屋供應太過由地產商主導。去年底紫荊黨曾倡全民參股投資明日大嶼,現時就改口認為政府應放棄明日大嶼計劃,改以新界農地、棕地及丁屋用地,作解決香港土地供應的關鍵。

在去年紫荊黨未正式運作前,發起人之一李山曾提出,以「全民眾籌」融資推動大嶼山填海,成立「全民所有房地產開發公司」,每個港人一股,每股一萬港元,集資 750 億,再通過融資及發債共集資 11,000 億推行「明日大嶼」。

紫荊黨今日就改口倡議,政府應放棄明日大嶼計劃,改以分佈新界、以集體官契形式存在的農地、魚塘、棕地和丁屋用地,用作解決香港土地供應問題的關鍵,當中涉及 8,600 公頃土地;而收回土地時,以市場價值作標準,而非再以預期價值為協商基礎。當公佈收購決定後,業主不能以司法覆核推翻決定;政府賣地後收入撥歸專門的基金,主要用於公營房屋的建設;引入內地建築公司與工人,加快工程進度及降低成本。

施政報告發表前夕,多家傳媒引述消息,政府將會大動作覓地,包括放寬新界「祖堂地」轉售門檻、釋放毗鄰新界北河套區的部分濕地及濕地緩衝區、提高部分濕地緩衝區的地積比率、加快改劃綠化地帶、降低舊樓強拍門檻等。不過紫荊黨質疑「香港的房屋供應量就一定會大幅度提升嗎?」,反指這些措拖為地產商清除土地收購的障礙,為地產商建樓創造便利條件,點名恒地為目前擁有最多的舊樓重建項目和最大的新界農地的地產商。紫荊黨認為,地產商以盈利為目的,政府「憑什麼要求他們以解決香港土地房屋問題為己任?」,又指「如果政府使用公權力的最終結果是將大量土地送進地產商的手中,並寄望於他們解決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那恐怕是太簡單,太天真,只怕會激起更大的民憤。」

紫荊黨指,「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表面上是個供應問題,但根本上是個制度問題」,太重視土地房屋的私人貨品屬性、太迷信自由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太在意有產者的權利與利益、太依賴地產商在土地房屋市場的主導作用,形容「財大勢大的地產商可以毫無成本地囤地囤屋,搖搖欲墜的舊樓業主可以喊出周邊頂級豪宅的收購價格。」

紫荊黨又建議改革政府架構,新設發展司,將現有運房局、發展局、環境局納入其中,再重組為土地局、房屋局、環境局、交通及運輸局與建築及工程局,新局由發展司司長統一領導;參考新加坡,重組香港的房屋委員會和市區重建局,推動大規模公屋改建、居屋擴建以及市區重建;大片土地由政府統一規劃建設居屋,小片土地交由地產商建設私樓,大幅增加居屋的佔比,達至居屋、私樓、公屋比例為 4 : 4 : 2。改革制度後,以「大部分工薪階層買得起、住得好為制度重建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