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5日讯】港府拟订法例规管“假新闻”。署理民政事务局长陈积志出席立法会会议称,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处理“假新闻”问题的研究,并向政府提交具体建议,立法规管是选项之一。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陈朗升认为,立法是针对未有注册的网媒、社交平台及机构,做法不单止进一步收窄新闻自由,更影响民间的资讯流通。
陈积志:现行法例覆盖面未够全面
香港署理民政事务局长陈积志周一(14日)出席立法会民政事务委员会会议,多名建制派议员促请当局尽快立法规管假新闻。
陈积志回应表示,当局正进行详细研究,望于今年上半年完成研究工作,提出具体建议,而现行法例未够全面。
陈积志说:我们香港市民在经过2019年的黑暴之后,看到这些虚假的消息,对社会、对市民的损害,所以我们一定要用一个适当及有效的方法,去杜绝这些假资讯的发布,其实现时在香港的法例都可以从刑事途径去处理一些别有用心、搞破坏的资讯,但可能覆盖面未够全面。
陈积志表示,立法禁止假新闻是方向之一,民政事务局正探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例,选择最适合香港的方案,包括将假新闻定为刑事罪行,如发现便立即执法;或要求社交平台等不同机构确保资讯准确,有责任将虚假资讯下架;最宽松是劝喻性质,请有关机构将假新闻下架。
田北辰葛佩帆促法例涵盖假信息
实政圆桌田北辰在会上表示,假资讯影响抗疫,批评政府现时是「躺平」,「与假资讯共存」。
民建联议员葛佩帆指,虚假资讯对社会有一定冲击,由2019年社会事件,至近两年抗疫期间,亦出现不少假资讯,例如病毒检测会偷取市民基因、粮食供应不稳等等,促尽当局尽快立法。
她其后向《明报》表示,当局应立法针对危害公众安宁、公众利益和公共卫生的虚假信息,而非只禁止假新闻。她建议当局参考德国和新加坡的相关法例,规管范围较阔,包括假信息的发布者、平台和网络供应商。
陈朗升:忧针对未注册的网媒或网上平台
记协主席陈朗升对自由亚洲指,现时已有《本地报刊注册条例》禁止注册媒体刊登虚假消息,估计《假新闻法》是用以针对未有注册的机构或平台,包括网媒、发布消息的网页和群组等。
陈朗升说:这个假新闻法很明显不是针对做了保安注册,亦有新闻处注册系统(的传媒),不是一般大家理解为实体的传媒,可能是针对一些网媒,或者甚至Telegram group、讨论区。
陈朗升认为,立法的政治意味大,相信当局是针对2019年发生的事,因为当时有不少Telegram群组、讨论区亦聚集很多网民,因此有意订立《假新闻法》加以打击。而这做法除了进一步收窄新闻自由,他亦担心立法会阻碍资讯流通,甚至影响街坊互通消息。
陈朗升说:当然对资讯流通有很大影响。我的看法是,这些平台都是现代科技的一种,在某程度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帮忙,譬如现时疫情,屋邨有街坊群组,帮忙发布或宣传讯息,譬如有人见到有人穿防护衣清洁,可能引伸有人确诊,如果最后发现不是确诊,是否说它假新闻?
陈朗升指,立法有很多疑虑,包括如何定义假新闻?一旦媒体犯法由谁负上法律责任?实际如何执法?官方发布虚假消息应如何处理等,都需要当局进一步去厘清。
在资讯科技年代,香港市民很经常靠社交平台及讨论区互通消息,例如Facebook专页「香港突发事故报料区」、「即时交通资讯台」、「公务员secrets」等等,都是由网民自发发布及分享讯息。
而疫情下,街坊亦是靠该社区Facebook、Whatsapp等群组得悉疫情最新状况,例如确诊大厦、检测人龙及蔬菜价格等,网民亦即时将第一手资料放在互联网分享。
换言之,一旦香港订立《假新闻法》并扩大规管范围,这类社交平台或网媒可能会遭到监管。(自由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