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盘点中港台华人传统美食和习俗

0
1343
冬至这一天,很多地方有吃汤圆的习俗。(pixabay.com)

今天(12月21日)是“冬至”,是华人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仅次于中国新年。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香港、台湾和大陆一些地方对“冬至”非常重视,保留了各种习俗。

冬至是太阳抵达南回归线的一天,这天的昼最短、夜最长。古人认为,阴阳二气自然转化和阳气渐起,均始于“冬至”。

自夏代开始,人们即将冬至视为节气的起点。周秦时期,以“冬至”为岁首,举国相庆;因“冬至”总在十一月,所以十一月又被称为“冬月”。

冬至,天地一阳生。吃什么食物配合此时天地节气特别迎好运?(大纪元后制/Pixabay)

 

汉代以正月为岁首,“冬至”为“冬节”,仍与岁首并重,“百官绝事,不听政”,官府有“贺冬”仪式,官场有“拜冬”礼俗,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魏晋六朝时,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期对冬至过节最为重视,皇帝当日要在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要祭祖、拜望父母尊长。

明清两代,皇帝于“冬至”郊野祭天,“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

大陆“冬至”习俗
自古以来,民间过“冬至”,各地传统习俗大不同,北方大多吃“冬至馄饨”,代表“冬至”为“天地混沌”之始,当然也有吃饺子的,如东北地区,而南方,尤其江南地区则普遍吃意寓“团圆”的汤圆。

冬至,中国北方有吃水饺的习俗。(视频截图)

 

上海人在冬至这一天会办家宴,满满一大桌,一家人边吃边聊,和乐融融。上海人不仅吃汤圆,也吃甜白酒、八宝粥等,尤其是新蒸的花糕。花糕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干、加糖蒸制而成。

除此之外,上海人还有吃红豆糯米饭的风俗。民间传说,疫鬼最怕红豆,冬至煮红豆饭吃,可以驱鬼避邪,防灾祛病。

上海人冬至会吃红豆饭。图为日本红豆饭示意图。(视频截图)

上海嘉定区的民众有吃南瓜汤圆、南瓜饼的习俗,取把“难”吃掉之意。

冬至,苏州人吃馄饨忆西施,杭州人一天三顿吃年糕,南京人吃大葱炖豆腐,潮汕人吃甜丸,宁夏人冬至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

香港人“做冬”

香港人非常重视冬至,这一天全家人都要回家团圆吃饭,俗称“做冬”。很多茶楼食肆晚饭一早被订满,一家聚餐。

香港人要团圆吃饭,俗称“做冬”,很多酒楼都有冬至宴。(视频截图)

团聚吃饭时菜式也特别丰富,有盆菜、火锅等。“做冬”后吃汤圆也是港人的传统习俗,冬至饭前或饭后吃汤圆,称为“冬至团”,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香港人冬至吃盆菜。(视频截图)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香港人在冬至这一天亦有吃鸡的习俗,而且讲求“无鸡不成宴”。除了白切鸡、盐焗鸡、豉油鸡等传统做法外,芝麻沙姜鸡、川味口水鸡、去骨海南鸡等也是港人钟爱的。

台湾人冬至用九层糕祭祖

台湾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台湾客家人的九层糕。(视频截图)

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中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在台湾,冬至要吃“汤圆”,汤圆除了象征团圆外,还有“长大一岁”的含义。冬节前日,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汤圆,搓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

台湾人冬至要吃汤圆。(视频截图)

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米糕。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等。

九九消寒图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数九寒天了,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称“数九”。

“九九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好看的日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