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盘点中国历史上从未打过败仗的常胜将军 他们是谁?

0
2027
盘点中国历史上从未打过败仗的常胜将军(我乃野云鹤-wikimedia/pixabaySOH合成)
盘点中国历史上从未打过败仗的常胜将军(我乃野云鹤-wikimedia/pixabaySOH合成)

【明德网李文涵综合编辑】常胜将军:汉语成语,意思是指每战必胜的指挥官。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过不少骁勇善战的名将。他们勇猛过人,是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雄,他们为打下江山立下过难以磨灭的汗马功劳。但是,即使再强大的人也会犯错误,像关羽就曾经投降过曹操,但是却不影响他的威名。在历史上有那么一批将领,他们一生征战沙场,却从未打过一场败仗,是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常胜将军。

在历史上有那么一批将领,他们一生征战沙场,却从未打过一场败仗,是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常胜将军(我乃野云鹤-wikimedia/pixabaySOH合成)
在历史上有那么一批将领,他们一生征战沙场,却从未打过一场败仗,是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常胜将军(我乃野云鹤-wikimedia/pixabaySOH合成)

1.   金人赞叹岳飞:「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历史上的岳飞号称「万人敌」。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在黄河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斩杀敌军大将,击败数千金军,此后又屡立军功,获得提升位至将相。

金人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维基百科)
金人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维基百科)

效力于抗金名将宗泽帐下,率800骑与突袭东京的王善部号称50万匪军激战,斩敌数员大将,使敌军心动摇,全线崩溃,后再败王善于青河。
还曾率50余骑,击败戚芳部5000余人,在镇压曹成部的战斗中收服了著名勇将杨再兴;镇压杨么起义,岳飞军还未到,黄佐等将领已纷纷请降,「郾城之战」中,身为统帅的岳飞更是身先士卒,亲自带40人突入敌军阵,杀敌无数,撼动敌军阵角。
岳飞是兵家中的勇将,是勇将中的兵家。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

早在岳飞为张所部下时,张所素闻岳飞「勇冠三军」,便问他:「汝能敌几何?」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所以,岳飞进一步肯定了谋略在作战中的作用。他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这就明确指出了谋略是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2:韩信受胯下之辱并不是胆怯而是看清局面的睿智

韩信,今淮安市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曾经萧何月下追韩信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 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史书中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裤下匐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关于胯下之辱的原因,在老淮安市还有几种说法:

说法一:一种说法是韩信年轻时有两种爱好,一是钓鱼,二是剑,当地一个屠夫要他的剑,他不给,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

说法二:第二种说法是一次经常周济韩信的漂母生病了,韩信为了给漂母弄点肉吃,到屠夫那里赊肉,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

有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善待屠夫,并封他为护军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维基百科)

关于韩信,现有记载从他独自领兵作战开始就没打过败仗。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

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

沉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

3.  白起绰号: 「人屠」、「战神」、「杀神」

白起,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将领,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165万人,长平之战共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白起,他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曾南破楚都,北威燕赵,一生70余仗,未尝一败。

白起少年时就沉默寡言,隐忍果断。他常常在岐山附近观察地形,模拟排兵布阵,对兵书战策十分痴迷。乡人都认为白起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

白起,绰号「人屠」、「战神」、「杀神」(wikimedia)
白起绰号「人屠」、「战神」、「杀神」(wikimedia)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4.  孙武巨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相信很多人看到把孙武排在第一名,就会很不理解,孙武一生并没有参见多少战役,他的实战经验和临场指挥能力肯定比其他的一些常胜将军厉害,特别是孙武写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兵书,所以,把孙武排在第一位也并不为过。

同时,孙武也指挥过一次比较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孙武被吴王任命为将军以后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三万军队打败了楚国数十万的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历史上没有孙武打过败仗的记载,孙武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巫蛊之术,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

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5.   戚继光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 ,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本贯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明朝的戚继光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wikimedia)
明朝的戚继光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wikimedia)

戚继光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明嘉靖年间的倭患相当厉害,当初一股40多人的倭寇竟能从浙东深入腹地,直窜安徽、江苏千里一路掠杀,还围着南京城兜了一大圈。

南京驻军12万人,却不敢应战,遭这股倭寇伤亡的军民竟达3000多人!而其时的蒙古铁骑虽没有成吉思汗时代的气势,毕竟延续着祖传的骁勇,大明边防也经常吃紧。但是,戚继光登场了,格局顷刻逆转。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条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陆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形成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共斩级十五万余,这在天下总体承平的年代,真是太给力了。更可叹的是,戚继光居然从未打过败仗,连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一点切身感受都没有。

6.   李靖仪表魁伟 文才武略 熟知兵法 效力唐朝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李靖仪表魁伟,文才武略,熟知兵法。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晋阳起兵后,效力唐朝。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获赠司徒公、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于昭陵。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武庙十哲”。
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古代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着有《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多已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为古代兵学的代表作 。
李靖——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 (维基百科)
李靖——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 (维基百科)

自隋朝以来,突厥是西北的强国。李靖等灭了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唐高祖与太宗向突厥屈尊的耻辱。

因此,唐太宗颇有感慨地说:「我听说君主忧愁臣觉得耻辱,君主受辱臣甘愿赴死。从前大唐草创之时,太上皇因为百姓的缘故,向突厥称臣,我为此常常痛心疾首,立志要剪灭突厥,为此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现在只暂时调动一部分军队,就无往不胜,使单于归顺,终于洗雪当年称臣的耻辱! 」

太上皇李渊也欣喜万分,他把太宗、贵臣十几人,还有诸王、王妃、公主等召至凌烟阁,设宴庆祝。

他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太宗起舞,大臣们也接连起身举杯祝贺,一直延续到深夜。

7:袁崇焕继承发扬孙承宗:「辽人守辽土,辽土养辽人」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即清朝太祖高皇帝),起兵叛明建立后金汗国,萨尔浒之战、广宁之战、辽渖之战连战连捷,前后横扫几十万明军,席卷辽东七十余城,偏偏在宁远城下吃瘪,受阻于当时一个无名小卒、大明宁前道袁崇焕。

宁远之战,袁崇焕但凭坚城利炮,以不足二万明军,击退努尔哈赤亲率的八旗精兵五六万人侵攻,杀伤数千人,让此前数十年军事生涯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愤懑退兵,回去数月后即死。他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袁崇焕继承发扬了孙承宗的「辽人守辽土,辽土养辽人」「且筑且屯,修守修备,逐步推进」战略思想,更进一步,一边坚持以辽人就地屯田养兵,一边坚壁清野,多备火器,据守坚城。

袁崇焕(wikimedia)
袁崇焕(wikimedia)

依靠先进的红夷大炮,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尽可能降低了后金八旗军兵勇将骁、善于速战的长处,因此让野战能力较之后金孱弱的明军,得以一转此前数年颓势,以弱克强。

猛将如云的历史上能留下大名已经很不错了,哪敢要求不打一场败仗,这本身真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但是上面这十个人却做到了,我想就凭这样的功绩可以吹上好几万年没问题了。

霍去病,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

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霍去病在对抗匈奴战争中从未输过,杀的匈奴人望风而逃。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

9.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 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 对将士爱护有恩  气度宽广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 ,伟大的民族英雄。生父郑季,是平阳侯曹寿手下的一名小吏。其母卫媪是平阳公主的女奴。卫青从小就给人家做牧童,受尽苦楚。
成年后,又做平阳公主的骑奴,公主出行时,他骑马相随。后来,他的姐姐卫子夫被选入宫,得到武帝宠幸,他才被提为太中大夫。由于他精于骑射技术,常随武帝外出围猎,很得武帝赏识。

西汉时期名将(wikimedia)
西汉时期名将(wikimedia)

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卫青才干绝人,对士大夫们有礼,对将士们有恩,战场上也能与之同甘共苦,
即使常有人评价卫青过于『和柔』,但作为七战七捷,自立汉以来始破匈奴的将军,亦或出入禁中掌议论的侍中、太中大夫和参决政事、秉掌枢机的内朝大司马大将军,都需过人的能力和魄力。

对外辱强敌有力回击;而对待同仁,则谦和仁让,气度宽广。他和霍去病一样也是从未打过败仗。

卫青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起冢象庐山」

10.吴起在魏国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吴起一生确实从未有过败绩。吴起在鲁国打齐国,打完被撵走了。在魏国「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在楚国南面平定了百越;北面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向西征伐了秦国。

吴起的的特点是务实,不搞那些很虚的东西,所以他能充分了解敌情学孔孟却不被俗礼束缚,这样的人很难彻底失败的。但是他也不会为了「不败将军」这么一个虚名而战,所以他很可能为了大局做出一些局部牺牲。

吴起即使是死也要拉垫背的。当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楚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但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11.  赵云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五虎上将之一

(明德网编辑制作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