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二十四节气古人的立冬: 二个汉字七大雅事,今人感慨:太有文化了!

0
3151
【视频】二十四节气古人的立冬: 二个汉字七大雅事,今人感慨:太有文化了!(视频截图)
【视频】二十四节气古人的立冬: 二个汉字七大雅事,今人感慨:太有文化了!(视频截图)

【明德综合】立冬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在每年阳历11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开始。历书记载:「斗指西北维为立冬,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sqn0HYfw/?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2020年11月7日7时14分,迎来了“立冬”节气。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立冬,在现在人们的眼里,似乎很难理解。

因为,晴朗的午后,孩子们一跑就满头汗;树叶有些发黄,但还没有全部落下;雪更是见不到踪影,怎么就来到了冬季呢?其实,在古人眼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承转合”的。不是最冷的时候才叫冬天,冬也是一步步走来的,而“立冬”就是冬向我们拉开帷幕的那一天。

秋叶尚未落尽,立冬已经到来(yogalani/inatagnam))
秋叶尚未落尽,立冬已经到来(yogalani/inatagnam)
古人眼中的“立”与“冬”:

 

 立:1、字形与字义

 

立,本义是人站在地上,后引申为树立、设立、建立等词义。

“立”的甲骨文,像一个人站在地上,下面一横指地面。从传统文化层面上讲,立字非常完美而形象地揭示了“天、地、人”与“道、德、人”的整体立意。

立(网图)
立(网图)


从篆书中可以看出,“S”玄曲波在字的顶部以及两侧的象形,都是指“玄之有玄,众眇之门”的本义。意思是说,人之所以能屹立于大地之上,成为万物之长,就是因为我们可以通向万妙之门的“道”。

“道”的法则只有“人”能明白和应用,而君子就要去追求万物根本的道理,并遵守自然法则,才能“立”于天地之间。

 

通向万妙之门的“道”(pngtree)
通向万妙之门的“道”(pngtree)

立:2、相关应用

 

节气四立

正因为古人对“立”字有着如此深刻的立意,所以他们很重视“立”,很重视观察万事万物的规律。

根据“设立”、“开始”等字义,古人把二十四节气中,四季交替的节点,命名为“立”,那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成为“四立”。

《周髀算经》卷下:“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

正因为是刚刚开始,所以冬季的气候特点还不明显。

三十而立、立身行道

根据人在天地之间,要掌握“道”并运用“道”的这一层含义,古人创造了诸如:三十而立、立身行道等成语,为了警示后人:做人要有道德修养,要去追寻世间真理。

冬:1、结绳记事

 

冬的本义是:终结,是古人结绳记事的绳结。一件事结束了,就系一个绳结。甲骨文“冬”的字形就很好地反应了这个意思。后来,“冬”的意思发生了变化,人们就发明了“终”这个字,来代替冬的终结、结束的这部分意思。也就是说,同样是结束的意思,在古代叫“冬”,而现在叫“终”,“冬”与“终”就是这种关系。
冬(网图)
冬(网图)


冬:2、四时尽也

 

正因为冬有终结之意,而冬季又是一年四季中最末的一个季节,所以就借用这“冬”字来表示冬季啦。《说文解字》:冬,四时尽也。

在冬季这个字义中,冬这个字的形象又有两种解释:

①与冰相关

冬特指一年中第四个季节的三个月。

在小篆中,把金文中的“日”去掉了,又在下面加了一个“仌”(冰)字,意思是说:不见太阳只见冰,可见是到了滴水成冰的寒冬了。

②与太阳相关

另一种说法称,“夂”和两个“丶”各代表冬季的一个月,共3个月。自下而上分别代表:第一个月太阳能照进室内一点点,第二个月太阳能照进更靠里的位置,最后第三个月阳光能照进最里面的位置。可见,在古代冬季,人们最关注阳光,也用阳光来计时度日。

冬日阳光(pixabay)
冬日阳光(pixabay)

传统立冬的7大雅事

 

立冬可是个忙碌的节气。立冬正好是否卦时空,同时还有萃卦、晋卦时空。不同时空的转换,让古代哲人在这个节气有众多雅事可做。

1、君子俭德

哲人认为否卦时空,天地闭,贤人隐。所以要注意收藏、低调,不能招摇,要简朴地生活,遵守德行,规避风险。因此,冬天哲人不会瞎折腾,会早睡晚起,多静少动。

冬天哲人不会瞎折腾,会早睡晚起,多静少动(instagnam)
冬天哲人不会瞎折腾,会早睡晚起,多静少动(instagnam

2、抱团取暖

古人认为萃卦时空,是自然生物和人类互相抱团取暖的萃取之象。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开启取暖设施,王公贵族和官场之人流行相互送“炭敬”,类似现在的取暖费。

有意思的是,如今中国北方也是在立冬前后开启集中供暖,正合萃卦之象。

3、相互问候

古人认为晋卦是问候之象,人们互相嘘寒问暖。

更巧的是,世界问候日(11月21日)正好在立冬节气的15天之内,在这个时空互道一声问候,似乎成了

古人和今人共同的习惯。
 冬日问候(pixabay)

冬日问候(pixabay)

4、祭祀庆典

“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汉魏时期,立冬日天子要率领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返回后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

5、兴修水利

秦有灵渠,汉有白渠,隋唐有大运河,元朝有通惠河,这些水利工程勤劳的中国人大多在冬季农闲时节进行。

6、进冬学堂

春耕秋收,终于等到了冬季,孩子们也有了进“冬学堂”的机会。从立冬到腊月十五,3-4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可以静下心来好好读圣贤书。

 静心读书(pixabay)
静心读书(pixabay)

7、观察感悟

对于敏感的诗人来说,立冬是个特别值得观察和思考的节气。

李白说:“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明月,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啦,写字毛笔都有些硬,像冻了似的,还是围炉饮酒更温暖惬意。

陆游说:“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虽然天气越来越冷,虽然诗人的房子也不挡风,衣服也不够暖,但他依然能够随遇而安,心中一片欣然。

仇远说:“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冬天来了,梅花飘香啦,春天就不远啦……

冬天来了,梅花飘香啦,春天就不远啦……(pixabay) 冬天来了,梅花飘香啦,春天就不远啦……(hanbak72/instagnam))
冬天来了,梅花飘香啦,春天就不远啦……(pixabay) 冬天来了,梅花飘香啦,春天就不远啦……(hanbak72/instagnam)

相比今天的我们,立冬只会在吃上做做文章,古人可谓把立冬给过得生动精彩,而且每件雅事都是这么有理有据,适合在立冬节气这15天来做。

在谈古论今之间,让我们带上孩子,深入体会“立冬”在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位置和意义,帮助孩子增长文化自信,爱上我们古老而有温度的中华传统文明。外加立冬视频:

温馨提供视频文字:中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但现在因为中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5天)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


中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中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

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11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

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以及农业生产均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注意气象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搞好人体防护和农作物寒害、冻害等的防御,显得十分重要。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个重要的节气。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牴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应少食生冷,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但也不宜燥热。多饮豆浆,多吃新鲜蔬菜,以及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

可适当吃一些青菜、豆腐、木耳等。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众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豆腐(pixabay)
豆腐(pixabay)

这里须注意的是,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可以适当热补或温补;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宜;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冬天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起居调养上,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

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它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此外,立冬时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可以在向阳的地方,在晨光下进行八段锦、十六段锦、太极拳等运动,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

富丽华彩的秋色仍在目前,一场飘雪也宣告了冬天的来临。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顺应天时,沉潜含藏,蓄积学识与智慧,将生命的热情,融入漫漫长冬,静静体悟寒冷深处的温暖与活力!

责任编辑:李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