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盖世真人张三丰系列之三:预言武当山大兴 张三丰创太极拳

0
2041
盖世真人张三丰(明德合成)
盖世真人张三丰(明德合成)

【明德网讯】(作者:刘晓)张三丰修行过的武当山有两个。古武当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地区武安市境内,俗称“老爷山”。唐宋元时期,那里都建有道观,真武大帝在此出家修道。张三丰梦受真武大帝教功,应该是在古武当山。元朝初期,张三丰从金台观携徒到古武当山修炼丹土与掌法。现在留下来的张三丰太极掌法就是传自古武当,而现在的邯郸成为世界太极拳的故乡也绝非偶然。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地区武安市境内,俗称“老爷山”(网络)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地区武安市境内,俗称“老爷山”(网络)

今天众人所知的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今湖北省西北部。《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明初年,张三丰带弟子们迁到这个武当山修炼,除荆棘,占卜地点,盖了草庐、草庵,定名“遇真宫、会仙馆”,嘱咐弟子周真德善守香火。张三丰在武当山修道时,常坐在五棵古树下,然而“猛兽不噬,鸷鸟不搏”,他登山时轻捷如飞,隆冬常卧在雪中,鼾声如雷。人们都感到惊异,认为他是奇人。当时有邱玄靖、孙碧德、杨善澄、古泉、卢秋云等人拜他为师。

今天众人所知的武当山,又名“太和山”(fb)
今天众人所知的武当山,又名“太和山”(fb)

张三丰常跟武当人说:“异日,此山必大兴。”果然,到永乐帝朱棣时张三丰的预言得以应验。

原来,朱棣在靖难之役时得到了真武大帝的护佑,几次转危为安。因此朱棣登基后,为了感谢真武大帝的护佑,“报答神惠”,表达自己向道的诚意,并“为天下生灵祈福”,决意在真武大帝得道升天之地武当山修建道场。他指定当时最著名的工程设计师,也就是北京紫禁城的设计师蒯祥负责规划,并派出朝廷要员多次勘察地形,测量选址。永乐十年(1412年),在北京的紫禁城筹备的同时,在朱棣推行道教信仰的强大决心下,武当山宫观工程开工了。

出于对神灵的敬重,朱棣下令不许征用武当山的一草一木,建筑用料全部从湖北、湖南、浙江、四川、陕西等地抽调。工程先后费时十二年,征夫三十余万,其侧重体现的是“庄严”、“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围。

朱棣(公有领域)
朱棣(公有领域)

武当山宫观群打造的是一个模拟真武修仙的神国空间,从古均州到武当山山巅天柱峰全长120华里,将其分为三部分:均州至玄岳门60华里为“人间”,玄岳门至南岩40华里为“仙山”,南岩至天柱峰20华里为“天国”。形成了人间、仙山、天国的三重境界。而从山脚下到天柱峰金殿,用一色青石铺成一条70公里长的“神道”,沿神道两旁修建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台等庞大的建筑群,并充分借用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洞的奇峭幽遂,将玉虚宫、紫霄宫、遇真宫、太和宫等每个宫观都建造在峰峦岩洞间的合适位置,在朝向、间距、体量、色彩上非常注重与环境保持协调,使它们与周围林木、岩石、溪流和谐一体,相互辉映,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碧瓦望玲珑”的人间仙境。

玄岳门(Gisling/(公国i领域)
玄岳门(Gisling/(公国i领域

建成后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天柱峰上的城墙比天宫的紫禁城还壮观,南岩宫、紫霄宫都奇丽无比,玉虚宫如同阿房宫的再现,令人赞叹不已。而且每个布局都有着说道。如进玄岳门为“仙山”,越坊有“命运交给神”之说。从复真观、太子岩到飞升岩,也蕴含真武得道飞升、小中见大之意。此外,明成祖谕敕在山上的遇真宫放置张三丰的塑像,供人朝拜。而永乐皇帝敕建的遇真宫与现存的北京故宫前后殿建筑格局极其类似,两者建筑装饰风格异曲同工。

武当山金顶(Gisling/公有领域)
武当山金顶(Gisling/公有领域

最著名的太和宫中的金殿,是一个铜铸的建筑,耸立于天柱峰顶,故称为金顶,十分壮观。其周围紫禁城(寓意与北京紫禁城同)的修建有效地抵御了四周的寒风,使得天柱峰绿树成荫、充满生机,同时高大挺拔的石头城有效地烘托了“天国”的神圣围堰,使金殿在视觉上更加雄伟壮观。金顶殿内的真武神像披发跣足,在金童玉女左右侍卫的簇拥下,安然坐在御椅上,大小如同真人,和蔼可亲。“天人合一”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结合。

紫云宫(houjiwei_felix/ins)
紫云宫(houjiwei_felix/ins)

武当山大型宫观主要建筑以琉璃瓦顶为主,其余建筑使用布瓦。琉璃瓦顶有绿瓦顶和绿瓦黄剪边瓦顶两种,未见黄琉璃瓦顶。如紫霄宫为绿瓦、大殿为绿瓦黄剪边,复真观龙虎殿、大殿均为绿瓦。

武当山宫观群建成后,明成祖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看守。明嘉靖时又进行了扩建,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武当山的地位一时凌驾于五岳之上。而张三丰的名气,更是从此声传海内。

武功卓绝

中国武术驰名天下,源于佛道两家的修炼方法。一为少林达摩,一为武当张三丰,所以素有“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之说。张三丰创立的武当派内家拳博大精深,诸如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玄武棍、三丰掌、十段锦等,都注重内功,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与道家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相合。张三丰是如何创造出内家拳的?

史载,张三丰早年求道期间曾去过少林,精通少林拳法要义,又精通宋元道士的一些修炼方法,他得道后,把自己领悟的内修方法,诸如导引、吐纳等熔炼到武术之中,形成了以修养生息、参悟道法为主的内家拳。内家拳是道家修炼方法,目的不是用于防身格斗。但随着修炼境界的提高,武术技能自然提高,可臻于化境。

太极拳和内家拳本是一体,张三丰当年教徒都是口传身授,他的拳法传给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等继承人。其中一支传到王征南。王征南以后,各支的后世传人把太极拳冠以不同的姓氏,有的加进了自己的东西,标新立异。这样太极拳就从内家拳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一种。主要分为道派、北派和南派三大途径传播。这种演变后的传播扩大了太极拳的影响,但是张三丰太极的原貌等于被毁坏,即使还可以养生、健体、防御,也不过是越演变越走向末技,无法达到张三丰用以提升生命境界的目的。也就是说,当今世界正宗的太极已经彻底失传,这真的是憾事一件。

张三丰武功卓绝也是有记载的。《明史‧方伎传》中称张三丰为武当丹士,是宋时的技击家。一次,他在入朝途中,遇武当山受阻而停留。夜晚梦见真武大帝指教拳法。第二天天亮上路,遇贼,他凭一人之力就杀贼百名,即“以单拳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这种拳法就是他首创的内家拳十三势(招)。武当传人王征南的墓志铭中、《张松溪传》中都记述了这件事。张三丰武功之高,超乎人们的想像。

去向无人知

关于张三丰的生死存亡,始终无人知晓。张三丰后来居于宝鸡之金台观,曾“死”过一回。《明史》和《微异录》记载,有一天,他对弟子杨轨山说:“我命数已尽,归天有期。”遂留颂辞而死。轨山和人们用棺材盛殓了他后正要下葬,却听得棺材里有活动的声音,开棺一看,张三丰又乐呵呵地爬出来了,吓得众人大惊失色。原来道家功夫炼到极深境界的时候,元神可以离开躯壳。

醒来后的张三丰还给杨轨山作了一偈,预言元朝灭亡明朝诞生。偈云:“元气茫茫返太清,又随朱雀下瑶京。剥床七日魂来复,天下齐看日月明。”

张三丰修行的宝鸡金台观(申威隆/公有领域)
张三丰修行的宝鸡金台观(申威隆/公有领域)

金台观现存《张三丰遗迹记》一碑,为明朝时陕西参政知事、吏部右侍郎张用浣所立,上面说他父亲张朝用十三岁那年在观内读书,云游至此的张三丰和他父亲聊起了家常,张朝用说他父亲叫张维,为避战乱才举家迁入宝鸡。张三丰听后深有感触地说,当年云游柘城时就认识你先祖张荣并与你家有交往,你祖上叫张毅的是你什么人?张朝用说,“那正是我爷爷。”张三丰说:“唉,我认得他时他还是个童子。”张三丰勉励张朝用好好读书,将来可官至三品(后果为均州知州)。过了一个月,张三丰离开金台观时,张朝用也去送行,见张三丰离去时脚不履地,当时在场的人都很惊奇。

另在洪武末,有道人游四川鹤鸣山。山有二十四洞,以应二十四节气。在道人入洞时,洞中的石鹤突然发出鸣叫声,众人皆以为奇。道人在此待了半年,住在天谷洞中辟榖不出,洞门上书“三丰游此”四字。当时他已经一百多岁了。

而《郴州总志》记载,明英宗正统年间,张三丰在桂东县了髻山结庐修行,仙昇。跟乡人告别时,用指在石上写“三丰”二字,隶书,如斗大,字入石一寸左右。虽经风霜剥蚀,字迹宛然。彼时,张三丰已经是二百多岁了。

金台观一带还留下了张三丰的许多神奇的传说。他离开时,留下了九节藤杖、混元衣。1611年,宝鸡县令朱炳然见到这两样东西。在碑上刻诗,其中有“鸠杖尚留九节在,霞衣犹见五铢轻。歌罢怀仙一长啸,昔阳红照万山明。”

此外,清朝雍正年间,还有个叫汪梦九的人说遇到过三丰真人并与其交谈。那时,张三丰应该有四五百岁了。

那时,张三丰应该有四五百岁了(网络)
那时,张三丰应该有四五百岁了(网络

张三丰最后卒于何时,没有人知晓,他应该是像老子等道家人物一样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不知所终。其玄奇而惊世骇俗的一生,除了告诉世人神仙是真实的存在外,也是在提醒世人莫沉湎于俗世,迷失在世间,返本归真才是人来世所唯一要追求的。(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