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企業出問題的10大徵兆

0
921
十個細節讓你判斷出企業是否正搖搖欲墜!( fotolia)
十個細節讓你判斷出企業是否正搖搖欲墜!( fotolia)

【明德網訊】(編輯:李文涵)大環境不景氣,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小員工也越來越緊張兮兮。人人稱羨的科技新貴可能隨時被迫休無薪假、賣命一輩子的工廠可能某天鐵門忽然拉下而你卻甚麼都不知道、好不容易可以辦理退休才發現公司連一毛退休金都不夠發…… 這樣的情節看在全台灣至少850萬位受僱者眼裡,嚇人的程度簡直與看驚悚片不相上下。

但自從2008年金融風暴以降,這樣的事情在台灣卻是屢見不鮮。一覺醒來便沒了工作的,大有人在! 在資本家掌握較多資源的現代社會環境下,容易淪為弱勢的受僱者,究竟該如何防患未然,而非傻傻等到公司丟下寫有「斬」的令牌才發覺事態不對? 以下為一般企業在惡意倒閉前的10大徵兆,若您所任職的公司有類似情形,可得提高警覺了!

1. 技術性凍薪、減薪

公司訂立各式名目降低薪水是最常見的警訊,方式包括「浮動式固定薪資」、「績效獎金」,或取消加班費、調職,半強迫員工簽下不合理的工作條件、變更協定改變工資計算基礎、訂定新規則讓員工領不到獎金,最後甚至連本薪都遭到降低。 以華隆紡織為例:1997年開始實施凍薪、1999年取消年終獎金、2001年10月開始實施減薪政策,延續至2004年基本薪資減少近5成,2008年5月則變更實施生產效率制,要求員工產效必須達到130%,才能領到100%的薪水,變相再次減薪。

2. 拖欠薪資或突然變更發薪方式

拖欠薪資也是很明顯的不祥之兆。近年最大一樁拖欠薪資案件即為太子汽車欠薪案。創辦人許勝發因在2007年涉嫌掏空轉投資之萬泰銀行,因而導致太子汽車營利逐漸下滑,公司常以「共體時艱」為由遲延發給工資。2011年10月爆出積欠員工薪資長達10個月、金額達2億6,000萬元,商品也無法如期交貨,同年12月太子汽車遭銀行法拍、政府查封。 此外,公司發薪時間忽然改變、不正常,或是不以現金交易方式發薪,也是一種警訊。例如太子汽車延遲發薪期間,就曾以支票方式短暫支付員工薪水,但到期後支票跳票,員工半毛錢都領不到。

3. 職位遇缺不補

如果重要、關鍵的職位有人離職,但公司卻遲遲不補上人力,或是大量員工離職而不補人,都顯示公司的經營可能出現困難,或是高層對公司的永續經營並未放在心上。

4. 長期放無薪假

2008年金融海嘯,許多高科技產業因苦無訂單可生產,實施所謂「無薪假」以減少工時與工資,引發社會爭議。例如2009年勝華科技先強迫員工簽下無薪假同意書,變相逼員工辭職,省下資遣費;桃園中壢祥裕電子員工也於2011下半年開始被迫休無薪假,苦撐半年後,換來的是公司的解除雇傭契約切結書一張,要求員工只能領七成資遣費,還被威脅不簽可能最後連一毛都拿不到。

5. 員工大量接近退休年齡

如果員工的平均年齡將近50歲,表示此時員工提領退休金的比率大增,許多企業為避免一時提撥大量退休金導致財務狀況無法負荷,會加速惡意裁員或倒閉的過程。

6. 投資炒短線或邀員工入股

公司大量擴廠或增加投資項目,表面上看起來固然是欣欣向榮、前程似錦,但也有可能是老闆正在五鬼搬運,意圖掏空公司資產。當公司投資過度,周轉不靈時,則會演變成拿人力成本開刀,減薪或資遣員工。 此外,員工入股政策多半發生在歐美企業,將邀請高階經理人入股作為激勵措施,促進公司整體發展,但基層員工多半不會有入股行為發生。在台灣更少有企業以員工入股作為主要經營政策,多半都會用「分紅」鼓勵員工,因此當公司積極邀請員工入股時,要注意是否因為公司財政狀況不佳才需要向員工借錢周轉。

7. 公司名稱忽然變更

公司改名,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改變名稱以便再進行標案、包工程,一方面是逃避政府財稅追查。例如華隆紡織雖沒有變更公司名稱,但卻由負責人另外成立紡安公司,意圖透過「左手賣右手」方式脫產,逃避債權清償責任。

8. 老闆少進公司或高層離職

老闆「神隱」表示無意經營公司,更甚者可能正在進行非法的內線交易、掏空公司資產。而公司核心高層突然離職,尤其是財務主管掛冠求去通常表示公司出了問題,因為他絕對是除了老闆外最清楚公司財務狀況的人。

9. 頻繁的職務調動、組織調整

公司頻繁的組織變動,不僅可透過調整職務的過程對員工薪資條件動手腳、實施技術性減薪,還可藉此逼迫員工選擇投降提出辭職,公司即可少發一筆資遣費。而董監事或會計師更換頻繁,則代表公司內部可能有財務問題、內線交易、做假帳的情況發生。

10. 同業合併、集體外移

同業合併因為會產生多餘人力,公司勢必會開始裁員。而當上、下游或協力廠商紛紛外移後,公司基於成本問題跟著外移與裁員有時也只是遲早的問題。尤其是機器及運輸工具等資產長期閒置,工廠長期不運轉,無法生產出貨,當然無法賺錢,倒閉是遲早的事情。 一般而言,勞方通常是屬於資訊不對稱下的弱勢者,若沒有工會組織性的監督,很難掌握確實的企業財務資訊、發現營運問題。但若能掌握一些主要徵兆或警訊,謹慎小心查證、冷靜理性分析,還是可以事先察覺公司可能發生問題,做好自我保護措施。(看雜誌)

责任编辑:李文涵

(明德网编辑制作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