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医山夜话》系列十三:春捂秋冻

0
1024
《医山夜话》系列十二:生命的彼岸(明德合成) 《医山夜话》系列十二:生命的彼岸(明德合成)
《医山夜话》系列十二:生命的彼岸(明德合成) 《医山夜话》系列十二:生命的彼岸(明德合成)
【明德网】作者:肖川/胡乃文/主播:新宇音
朋友你好,欢迎收听《医山夜话》。有句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就是说,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下,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下面我们来说说这里面的道理。
“春捂秋冻”体现的是中国古中医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 》 中说“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意思是说,人生于天地间,需要凭借自然之气生长,需要顺应一年四季阴阳变化的规律才能生长发育。要想保持身体健康,人就要顺应阴阳变化规律。
具体怎么顺应呢?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天,阳气开始生发。夏天阳气生发到极点,万物繁盛。秋天,阳气开始敛降,天气转凉。冬天,阳气潜藏于地下,水冰地冻。《黄帝内经》上说: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就是说养阳养的是阳气的生发;养阴养的是阳气的潜藏。
我们来看,春天是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刻,如果您学过物理学就会知道,一个物体由静到动的起始状态是阻力最大的时候,所以阳气刚生发的时候也是最困难的。那么此时要想法设法的保全和固护阳气。比如可以穿的稍微厚一些,少吃些寒凉的食物,来帮助阳气的生发。
到了夏天,阳气生发到极点,人的活动也要和这个适应。人体可以多运动,可以出大汗,借以排出人体的毒素。此时人体的阳气都浮现于体表,容易出现内寒,所以不要吃太多的冷食,也不要总是在空调屋冻着。
到了秋天,天气转凉,秋高气爽,阳气开始敛降。和春天一样,秋天也处于阴阳的转换的关键时期。为了帮助阳气敛降,可以稍微少穿衣服,也可以常吃一些山药,滋阴降火。
到了冬天,阳气潜藏,万物萧索,好多动物都冬眠。人也要注意不要使阳气外泄,不要冬泳,穿着一定要暖和一些。吃的不要太辛辣,以防伤阴。不要剧烈运动,不要蒸桑拿,大汗出阳气随之外泄。有句民间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意思就是今年雪下的大,阳气潜藏的好,明年庄稼会大丰收。人体也是这样,如果冬天阳气潜藏的好,来年生发的时候才有原料可用。以前去海南旅游,导游跟我们说,她们那里有好多东北人去海南岛买房,然后夏天他们就回东北生活,冬天又飞到海南岛过冬。可是那些人好多都半身不遂,走路拄拐的都是这些人。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北方,适应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变化。他们到南方过冬,等于没有了阳气的潜藏,久之必生大病。
说到得病,再来谈谈疾病与四季四时的关系。
《黄帝内经》说,百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生病时,多半都是旦慧昼安,就是说早晨和白天会变得比较好一点,夕夜加甚,就是到了傍晚的时候就开始又加重了,而到了晚上的时候就更厉害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古人认为天人合一,人和气候有关系,春夏秋冬,不同的气候,都有可能让人生病的状况有所变化,所以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气也反应在这一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状况。而一天从早上到晚上,也跟四季一样分明。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就是早上那个时候,就是春天;日中为夏,就是夏天;日入为秋,太阳下去的时候,就是秋天;夜半为冬,到了半夜的时候呢,这就算一天的冬天。
在早晨,人气往上升,病气就渐渐地往后衰退,即所谓的“旦慧”;日中,到了中午的时候,人气开始往上长,病气就越退后,人气一旦长上来的时候,就可以胜过邪气,所以这个时候就会安,日安;到了傍晚,太阳已经开始下沉了,人气开始往下衰,病就又开始往上生了。夜半人气入脏,也就是藏于内了,入脏了以后,邪气就完全占据了我们的身体,所以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这个时候病严重了。也就是说病是与四季和四时有紧密关系的。
朋友,刚才您听到的是《医山夜话》,我们谈到了“春捂秋冻”和“四季四时养生”的话题。这个中国古中医天人合一的养生观是否对您有启发呢?愿您能顺应四时养生,保命全形。
感谢收听《医山夜话》,再见。

 

责任编辑:李文涵

《法轮大法正见网》授权明德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