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封筆】重溫第一健筆視野與胸襟 「烏龜的教訓」流傳數十載 佔中前曾為忠於自己考慮擱筆

0
386

月旦時政 48 載,由《政經短評》到《林行止專欄》,「香江第一健筆」宣佈封筆,也等同宣佈一個理性論政時代的告終。林行止的政論不煽情、不感性,卻掌握時代脈搏洞悉社會民情。80 年代的《烏龜背蠍子過河的教訓》展示了他的驚人預視能力;03 年政府圖為 23 條立法,他提出《信報》能否辦下去的擔憂;佔中運動醞釀期間,他已一度因建制陣營的壓力考慮「封筆」;至年前反送中運動爆發,他即按捺不住暗示特首林鄭月娥應該下台。

林行止自 1973 年創辦《信報》開始,每天撰寫《政經短評》,至 1997 年,另闢《林行止專欄》,文章題材由專門的時評擴濶至經濟理論及生活品味等領域。不過論影響深遠,仍然是他的政治評論。

數以萬計的時評文章中,最多人傳閱的一定是刊登於 1984 年 1 月 13 日的《烏龜背蠍子過河的教訓》,內文其中一段寫道:「烏龜背蠍子過河,最初相安無事,和平共處;可是,不一會,烏龜尾部突然感到一陣劇痛,接着暈頭轉向,知道被蠍子螫了一下,已中劇毒,生命危在旦夕,但牠不明白蠍子為何不顧本身安危,因為牠們正處河心急流,龜死蠍亡,對誰都沒有好處,於是牠要從蠍子口中知道真相,不然死不瞑目,哪知毒蠍的回答出人意外,牠說:『龜兄龜兄,難道我不知螫你一下我們就會一同葬身河底嗎?可是,這是我們蠍子的習慣,要改亦改不來啊!』」

80 年代北京派定心丸 林行止要求「更具體保證」

當時正值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北京大派「港人治港」定心丸,林行止卻心存疑慮,在文章中指出:「北京會否自我約制,不領導屬於其領導範圍的香港?現在北京官員當然說絕對做得到,但自上而下的領導,已成中共的傳統習慣,有時明知領導可能帶來惡劣後果,亦會禁制不住…中共干預、領導已成習慣,要她對香港破例,我們需要有更具體的保證!」

97 後,每當社會運動爆發,林行止總會發聲。 2003 年政府計劃就《基本法》 23 條立法,當年 7 月 1 日有 50 萬人上街反對立法,林行止也是其中一份子。 7 月 3 日,他發表了題為《特區牽一法報業動全身?》的文章,時值《信報》創辦 30 周年,林行止寫道:「特區政府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粗暴和粗劣,使我們對香港的變化,深感無奈和氣餒,其對言論自由的威脅,我們可以相信不是政府故意針對,可是當中自有我雖不殺伯仁的效果,忝為報界一員,那份切膚之痛,使筆者感到辦報已到了最嚴峻關頭!」文章警告,若法例通過,「屆時我們便得因應《信報》是否能夠繼續辦得下去。」23 條立法其後擱置。

十年後,香港因政制改革再次掀起另一場社會運動。2013 年佔中運動醞釀期間,林行止在一篇與建制陣營筆戰的文章中慨嘆:「(若是)文人要為國家而非忠於自己的識見,這樣的轉變,筆者轉不過來,自己已過了迎難而上的年齡,擱筆不寫也許是眼前的選擇。」

反送中運動爆發 「林鄭續做市長對誰都沒好處」

及至 2019 年,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引發反送中運動,林行止多次在其專欄討論有關風波。在 6 月 9 日 103 萬人上街之後,他發表了一篇題為《只要阿爺撐我送中 何懼百萬蟻民上街》的文章,批評特首林鄭月娥回應民意時仍堅持修例「去馬」,並以嚴厲措辭指出:「送中法因成眾矢之的,林鄭市長照搬書記的話及目無餘子的傲慢態度,令香港再無寧日…讓林鄭繼續做香港市長,對誰──包括她自己──都沒好處。」

林行止原名林山木, 1940 年生於內地,成長後來港,於 60 年代初期加入《明報》,其後在英國劍僑文學及工業學院攻讀經濟學。 1969 年,他參與籌辦《明報晚報》,至 1973 年創辦《信報》。直至 2006 年,他開始淡出《信報》,以 3,500 萬美元的作價把大部分《信報》股份賣給李澤楷持有的 Clermont Media Ltd,至 2014 年,他和妻子駱友梅擁有的餘下《信報》股份已全數售出。

政治上,林行止傾向自由開放,經濟政策上,他則崇尚市場經濟,與民主派的福利主張大相逕庭。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曾撰文指出,林行止的經濟主場跟阿當史密斯( Adam Smith )一脈相承,堅信人民追求私利之心,是推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最可靠的原動力,因此他反對「免費午餐」。

曾經何時,林行止的社論是足以影響政府施政的力量。資深報人鄭明仁說,港英時代,其社論很受重視,「以前嘅港督每日都會搵人繙繹林行止嘅社論來睇」。如今,一代重要報人在「大環境仍有選擇自由下擱筆」,身在台灣的社會學者陳健民在 facebook不禁慨嘆:「這個時代有多壞,大家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