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採主林妙茵:我不值得致敬 只做了我認為對的事

0
375

【文:林妙茵(有線港聞組助理總採訪主任)】

(編按:作者為有線新聞助理總採訪主任,連計讀大學時在有線實習,服務有線新聞 22 年。今天和其餘四名主管級人員,向管理層遞上辭職信。)

很多人看了今天有線裁員,及隨後多人辭職的新聞,也許心裡都有個疑問:「蝕錢炒人好正常啫,仲要賠足,算係咁啦,其他人使唔使咁激?」作為遞信的一員,我有些話想說。

4位高層入主後,大家早已料到必會裁員。我們理解公司不可能長期蝕錢,在艱難的環境中,我們接受了減 bonus、放無薪假、凍結人手等實質「減薪加辛」的舉措。有的前線記者,人工甚至比洗碗工更低。我們撐住,因為珍惜Cable News這個陣地,我們每天在 10 個煲 5 個蓋下,繼續盡量做好每天的新聞。

只是,今早那 40 人名單一出,我們的珍惜有價值嗎?我們珍惜,管理層珍惜嗎?老闆珍惜嗎?

名單上,有公認剪片剪得最快的剪接師、有技巧最好做扒最放心的攝影師、Graphics 組裡承擔很多大 projects 的同事、中國組的第二把手、港聞最資深的記者、還有新聞刺針全組。他們是逐一接人事部電話,叫他們入會議室,那種感覺像等待行刑。身為刺針組長的我,連知會也沒收到一句,更遑論諮詢。看著同事逐一被叫入房,心裡有很多不解:為甚麼裁員會裁走口碑節目的整個班底?為何一些部組裡最優秀、人工又不是最高的同事成為開刀目標?準則何在?

連每組誰最能幹都不知道 那是失職

大家網上見到的片段,就是圍繞著「準則何在」這核心問題,與四位管理層多度周旋的一小部分。坦白說我也數不清總共問了多少輪,我只記得他們的答案只是「架構重組」、「資源問題」、「配合公司」這幾組詞彙交替配搭。如果新聞部的管理層,連每組誰最能幹都不知道,那是失職。如果他們知道,而仍然選擇炒這批人,那就是不以Cable的最大利益為念。

與高層的對話中,他們說今時不同往日,Cable 面對很大競爭,又強調不是摺了刺針,希望港聞的記者日後兼顧刺針的工作。他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刺針就是我們當年應對競爭的一著:如何在紛擾忙碌的 daily 工作中,有一組人能心無旁騖做些實淨的深入調查、新聞追尾或者人情故事。

刺針一個星期甚至兩個星期才出一隻故仔,但背後的工作量相當吃重:由選題、約訪問、拍攝、完稿、後期,也是幾位記者一腳踢。有時港聞不夠人,他們要幫手做個訪問、pack 隻故仔。去年每個星期爆發衝突時,刺針也是在前線做攝影+記者的工作。年尾的一小時修例風波特輯,也是刺針傾全組之力製作。說來慚愧,我常常放港聞工作在先,忙完港聞才改他們的稿,他們要忍受我的無定向改稿規律,還要人人有貨交,殊不容易。

當中,楊量傑是我見過最有熱誠、最優秀、甚麼事在他手上也會成了上佳新聞題材的好記者,這些年跟他合作過,是我的榮幸。

我只是做我認為對的事

正因如此,當楊量傑和另外兩位入職不久的刺針記者,一一接到那通「行刑電話」時,我其實沒有選擇。我沒法理解這決定的依據,也訝異於高層們的判斷與我們落差之大。我不勇敢、不值得致敬,我只是做了我認為對的事。而當全組刺針被裁走時,我要做這個決定並不難。

走筆至此,網上傳出本台日前專訪特首,鏡頭後一段對話。

這是 2017 年林鄭月娥當特首後,有線新聞台首次訪問她。我不禁想,要是這次專訪機會,落在港聞任何一位記者手上,特首也覺得mild嗎?也會評為「好合作、好配合」嗎?那天,聽到特首這句 remark,我心裡五味紛陳。Cable News 終究成了 New Cable。

同一句 mild,在 Cable News、跟在 New Cable,似乎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我這 Cable 舊人,對這一切發展,心痛得不得了。

林妙茵
 

很多人看了今天有線裁員,及隨後多人辭職的新聞,也許心裡都有個疑問:「蝕錢炒人好正常啫,仲要賠足,算係咁啦,其他人使唔使咁激?」作為遞信的一員,我有些話想說。 4位高層入主後,大家早已料到必會裁員。我們理解公司不可能長期蝕錢,在艱難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