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相辉映的东西方文化:路易十四与康熙的“精神交往”

0
2321
路易十四与康熙 (明德合成)
路易十四与康熙 (明德合成)

【明德网李文涵綜合编辑】清朝的康熙皇帝(1654-1722)是中国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而同一时期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在位长达72年,是欧洲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王。一位皇帝一位国王,一东一西分居于欧亚大陆的两端,几乎同时建立了各自的辉煌功业,前者开创了康乾盛世,后者树立了近代欧洲君主政治的典范。两位从未谋面,却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还有一段被后世传为佳话的文化交往史。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给康熙写信,自称“您最亲爱之好友”。同时代的两位帝王,对彼此都充满想象,并互相影响。

1686年,欧洲的“中国热”方兴未艾。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了几名科学家,通过海路奔赴中国,随同带去的还有一封他写给清朝康熙皇帝的信。

信中,路易十四说向中国派遣皇家数学家的目地是为了进行科学观测,获得科学知识。对康熙皇帝他极尽赞美之词,称呼是“至高无上的王子、最亲爱的朋友”,落款是“您最亲爱之好友”。

17、18世纪,中法两国同属巅峰时期,一个是欧洲大陆的科技文化中心,一个称雄亚洲。尽管相隔万里,但从康熙和路易十四在位开始,两国已经开始互相表达仰慕之情。

1648年的路易十四(公有领域)
1648年的路易十四(公有领域)

 康熙的“哲人王”形象

由于中途的阻隔,这封信并没有送到康熙手里。然而,路易十四对中法交流的渴望和对彼岸这位皇帝的想象,并未因此而停息。

1688年,路易十四派遣的科学家历经两年的艰难行程,抵达北京。这几位科学家兼传教士,成为当年康熙与路易十四对话的桥梁。

通过这些传教士的描述,康熙以“哲人王”的形象在18世纪的欧洲引起巨大轰动。所谓“哲人王”,最早源于柏拉图,意思就是“学识、道德几乎完美的哲人”。

青年康熙帝朝服全身像(公有领域)
青年康熙帝朝服全身像(公有领域

白晋是路易十四派遣到中国的皇家数学家之一,他留在康熙身边教授几何学和医药学,十分受康熙的信任和倚重。10年后,白晋奉康熙旨意归国,他把在华10年的经历写成了近10万字的报告,呈给路易十四,这些文字后来以《康熙帝传》为名出版。

白晋几乎是坦诚、全面地介绍了康熙皇帝,包括他对国家的统治。他说康熙有着“君主的威信和真正的伟大”,更多是闪耀着“道德的光辉”——清朝的国库虽然堆满了金银财宝,但康熙本人却过着简朴的生活。

白晋在《康熙帝传》中这样写道:“如果他在宗教问题上也能荣幸地像您,那么他就与您完全一样,成为曾经统治过人世的完美无缺的君王之一了。”

由于对康熙的赞美不能超过对路易十四的赞美,所以,他无法直接说康熙就是“哲人王”。但是,康熙“哲人王”的形象在法国宫廷流传,也在文化界引起巨大反响,最终流传于整个法国上流社会。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根据这些传闻,描绘了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认为康熙“英明出众”,饱学经典,“传教士赞美他是一位完美的君王”,并称赞“当国王是哲学家时,人民是幸福的”。

 凡尔赛宫内的中国风

成为路易十四首批特别派遣的皇家科学家的,除白晋外,还有洪若翰、李明、张诚和刘应。

张诚和白晋成为康熙的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甚至人体科学的老师,洪若翰擅长医学,曾用奎宁治愈康熙的疾病,刘应擅长语言,李明精通天体和地理知识——他们都在法兰西获得了极高的成就。

在康熙一朝,路易十四先后两次派遣传教团前往中国,多位法国传教士抵达中国后,也把对这个古老东方帝国的想象传递到西方。

康熙六十年(1721年),传教士傅圣泽离华返回法国之时,带回了中文古籍4000多部——都是替法国皇家图书馆购置的。这批中国典籍,成为欧洲汉学家研究中国的基本文献。

在路易十四建造了凡尔赛宫后,他钦点了当时的家具大师安德尔·夏尔莱·布尔,用精美的家具装点了宫殿的每个角落。这被看作路易十四“为中国家具着迷,把东西方风格容和搭配发挥到了极致”的表现。

 凡尔赛宫内的中国风(公有领域)
凡尔赛宫内的中国风(公有领域)

这种风格感染并影响了整个贵族阶层。在路易十五至路易十六时期的漆木书柜上,中间部分用的是原装进口的中国屏风,画中之景出自中国工匠手笔;一张路易十六时期的长方桌,条板用的是镂空花纹,模仿了中国的竹家具,桌腿直接用4根竹子组成——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细节设计,都与中国的黄花梨方桌遥相呼应。

 康熙爱喝法国红酒

东西方两位帝王的交往,在这些细节中,勾勒出一幅清晰而生动的景象。

法国汉学家钱德明在给朋友的信中,曾这样描绘乾隆的库房:“用来装饰皇帝房间的机器、工具、珠宝或其他珍贵的东西,要么是法国的军械,要么是出自某些法国工匠之手。”就连皇帝阅兵时士兵佩刀的刀身,也是法国制造。

康熙晚年对传教士进贡的葡萄酒情有独钟,并说:“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补之物,高年饮此,如婴儿服人乳。”他下令让江西巡抚护送进贡物品时说:“以后你有西洋人送来之物,折子上写明并奏闻。”

传教士白晋在第二次去中国时,带去了一本应康熙之命翻译成满文的西方解剖学著作,名为《钦定骼体全录》——这是一部反映法兰西科学院最新解剖学知识的医学著作。

白晋这样描述这位帝王:他熟悉历代诗词,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喜欢阅读经典,不仅对中国的科学,而且对欧洲的科学知识也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

康熙喜欢西方哲学,他使用的满文哲学教材是法兰西院士杜阿梅的《古今哲学》。在他长达60年的统治期间,因为与路易十四的这段交往,深受传教团的影响,他钻研西方科学知识与文化,并将其应用到统治与行政的各项实践中,从而开创了清代最为繁荣昌盛的“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网络)
康乾盛世(网络)

中国与法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因为两位帝王的个人特质,以及当时双方的交往和想象,而有了某种相似。

两人都是幼年丧父、幼年登基:登基时康熙8岁,路易十四5岁;都精力充沛,几乎是“工作狂”;他们对科学与艺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致力于本国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他们使大清帝国与法兰西帝国跻身当时最强盛的国家之列。

路易十四曾致康熙皇帝的一封书信,中译文来自郑茹芳(台北故宫《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全文如下:

至高无上、伟大的王子,最亲爱的朋友,愿神似美好成果使您更显尊荣。获知在陛下身边与国度中有许多饱学之士倾力投入欧洲科学,我们在多年前决定派送我们的子民,六位数学家,以为陛下带来我们巴黎城内著名的皇家科学院中最新奇的科学和天文观察新知;但海路之遥不仅分隔您我两国,亦充满意外与危险;因此为了满足陛下,我们计划派送同样是耶稣会士,既我们的数学家们,以及舒利伯爵,以最短与较不危险的陆路途径以便能率先抵达您身边,作为我们崇敬与友谊之表征,且待最忠诚见证者舒利返回之际能发表您的一生非凡的作为。

为此,愿神以美好的成果使您更显尊荣

1688年8月7日写于马利

您最亲爱之好友

路易

责任编辑:李文涵

(明德网编辑制作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