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港人的身份認同

0
495

【文:浮蘋】

香港的政治狀況持續惡化,預料部份香港人為了逃避極權統治,正積極考慮移民他國。隨著一月份英國 BNO 簽証計劃啟動,並展望初夏至明年年中疫情好轉,估計會有數以十萬計的香港人離開香港,尋求更自由的生活。對很多自幼在港土生土長的人來說,香港本是一個好地方;若非極權來襲,絕不想要離開,此所謂「我哋真係好 L 鐘意香港」。既然如此,香港人移民他國後,除了積極融入當地文化之外,如何在離散羣體中保存香港人的文化,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香港人本是一羣適應力高的人,很多移民他國的香港人子女到第二、三代已經完全融入當地, 甚至連廣東話也不懂了,更不用說傳承香港文化。再者,極權著重對意識形態的操控;而這種操控在香港本土已經在各方面全速推進,這也是眾所周知的。香港人的文化和身份認同,在香港本土能支撐多久,還是未知之數。至此,我們有必要對於香港文化及身份,以及如何保留並傳承整套香港價值,作有系統的論述。

筆者設想由離散和在地 (本土) 的香港人共同建立一個香港文化傳承系統。此系統包含線上和實體部份,是一個開放的平台,用以編撰香港文化的內涵,藉此提供一個資料庫, 除了作為歷史的見證,也聯繋散居各地的港人;更重要的,是提供教材給離散港人的子女認識、了解和傳承故鄉的文化. 使我們所珍視的,不致於消亡在世間。無論將來是否在海外建立新香港,還是能歸回故土,也可以在精神上有着力點。線上平台作為一個開放的資料庫, 載有論述和各種相關的意見交流。實體平台包括會議、交流會、文化推廣活動,甚至組織學校、推廣廣東話、出版教材、香港文學、歌曲和電影,及組織香港人商會等。

香港的文化,以致價值,具體來說包含了甚麼?這當然是一個最重大的議題。香港文化的形成, 確實是一個異數, 是由很多特別的原因構成。歷史上, 英國人給香港帶來了優良的制度, 當這套制度套上在一羣受東方儒家文化影響的人頭上,即使東西兩方的優勢發展至極致,造成了經濟奇蹟。制度如何塑造了香港人的性格?香港人有一套可辨認出的民族性嗎?高地價政策雖使香港人大多要住在蝸居中,卻也為很多人創造了財富;當人衣食豐足,文化自然發展起來。上世紀中國由於長期陷於政治苦難當中,並不能發展出當代的流行文化。反而香港在這背境下,流行文化發展一枝獨秀,其內涵值得我們記錄、分析。因歷史的緣故,香港與中國之間長時間存在邊界, 以致香港倖免於中國的政治苦難;而香港是英殖地方,使她同時受英國和中國文化影響。香港人到了英國旅遊,稍加觀察,就明白了甚麼是殖民 – 原來管治者是把宗主國的管治方法連一些附屬品, 如文化, 照辦煮碗搬到殖民地使用。 香港是彈丸之地, 卻因富裕和穩定而越發吸引人移居,成了世界上的高人口密度地區;雖然地方小,卻能引入世界上不同的品牌, 使香港人對世上不同國家的產品和食物也能認識。由於人口密度高, 足以支持消費上的多項選擇,人必須經常在繁多的選項中挑選對自己最有利的;加上教育質素高, 以致香港人的智商在全球名列前茅,香港學生數理科成績在全球排名也不錯;而香港父母大多看重兒童的教育。香港人生活擠逼,大多住在高樓大廈,工時長,習慣於大城市中快速、即食的生活;就算是老人,很多也需要每天外出用膳, 這習慣和世上很多的地方不同。是以,許多因素互為因果,構成了香港人和其衍生出的文化,在此不盡錄望。另外, 香港歷史當然也是重要一環;並香港和世界各地的交疊,也需要從歷史的角度釐清,我們才可以明白我們在世界民族中的角色。 望將來在文化平台加以收集、整理,資料造成文本供大家使用。

有了文本,就可以更易在外地重現我們的文化。但必須強調,香港人及後代融入異地文化也是同樣重要。融入當地文化使當地人更了解和接受我們,對於自身在外的適應和得到外地居民對我們本土的支持也有幫助。至於其他可能出現的問題, 如間諜入侵,當然也要考慮。

此際快踏進 2021 年。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在海外,我們也可以堅守信念,並把信念在我們的崗位上實踐;縱然不知家鄉何時光復,卻不可忘記家鄉的模樣。

謹祝  各位新年進步!

作者簡介: 四圍飄盪,喜歡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