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協最終章】記勤懇的老員工、老師買筆的墨迹、歸於寂靜的超市

0
579

教協早前決定解散,同時宣布兩所超市的存貨售罄後,將停止運作。兩星期後,位於旺角好望角大廈的教協會所,超市貨物將近售罄,樓下人龍漸減。走進 9 樓超市,文具部筆架空了,只剩下原子筆留下的墨跡;貨架上的食物、家品、教學用品賣光,只餘價錢牌和鐵鏽迹。職員把貨架拉到一旁,地上呈一大片因貨架放在同一位置多年而留下的黑色印記。職員告訴記者,有長期光顧的熟客看到這空洞景像,忍不住掉下眼淚。

以往被人和貨架擠得水洩不通、混雜顧客身影、職員忙碌著包裝的畫面,14 日後,只剩一片空蕩蕩的白色。

另閱:【圖輯】教協最終章 貨架清空 原子筆掃清 筆架留下歲月的墨痕

儘管文具、家品及食品已幾乎賣清,這最後十多天,依然有多年來光顧的熟客特意前來,連原本載著貨物的貨架都買走,貨架尚有賣剩了的紅色原子筆,還有印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文件夾。不少人購物之餘,亦拿起手機拍照留念。 

超市還有電器部,多年來有售教師課堂專用的揚聲器及咪高峰。職員說,很多教師均向他們查詢,擔心以後再無法買到,因為除教協超市外,坊間沒有太多地方出售這類教師恩物。

以低價出售的日常生活家品為超市帶來人流。創立教協的已故前會長司徒華在自傳寫下,「教協的購物服務是從與會員緊密聯繫的思路而來」。四十多年前成立的超市,只有一名職員和一個共用櫃台,出售的貨品亦只有蟲草雞精及菊花晶。

這個原本打著「聯繫會員」旗號而建立的超市,最終靠電子瓦罉和餅卡起家,為工會累積資金支援其他會務。

當時教協以低於市價四十多元的價錢出售電子瓦罉,吸引大量會員購買,成為超市第一項暢銷產品。之後再大量購入餅卡再分拆轉售會員,營業額超過整個購物服務的半數,為超市發展打下基礎。

停運感可惜 服務逾 30 載的超市主管:睇住佢大

教協宣布解散當日,聲明中提到教協將「依法做好遣散安排以保障 200 位為教協勤勤懇懇、盡忠職守的職員的權益」。這是教協與員工最後留予彼此的情誼,會長馮偉華在記者會上再三感謝這「重要資產」。

聲明提到的「勤勤懇懇的職員」,其中一名是 1989 年入職的超市主管李先生(化名)。初入職時,他在教協秘書部工作;一年後,上司建議他到福利部工作,此後他開始負責超市工作。

三十多年來,由入貨、上架、補貨,他負責打理整個超市的運作;見證超市由一個小角落擴展至今天佔了全層,當中投放的心血一言難盡。看著貨架日漸清空,不再有貨物補上,他直言感到唏噓,「加入教協時正值擴展,睇住佢大,湊到佢咁大…突然要停運,好可惜」。

超市主管的職位,於他而言除了是一份受薪工作,同樣投放了很多時間、心血去打理,他形容「心血好似冇咗」。

被清空的文具筆架 文具部主管:以往缺貨會即時補貨

步行至最快被清空的文具部,部門主管陳小姐仍在打點。她憶述,超市中的「筆架」是多年來一直最多人聚集的地方,皆因顧客都是教師,筆是他們的必需品,「筆架清晒,咁多年都未試過係咁,見到咁個心唔舒服」。

她又說,平日架上的筆缺貨後,員工會第一時間補貨,「我哋會補到好滿」。然而,過去兩星期,筆的數量有減無增,再沒有人補貨,直至最後一支筆,直至只餘年復一年,老師們試用留下的片片墨跡。

她同樣是 1989 年入職的老員工,原本計劃 3 年後與同期入職的同工一齊退休。教協突然宣布解散,他們的退休計劃被迫推前。她續說,得悉解散的消息時,辦公室與會址一片寂靜,員工都來不及反應,「知道條路會難行,估唔到會結業」。

「盡自己最後責任,盡量賣晒啲貨」

這兩個星期,包括陳小姐在內的每位員工依然緊守崗位,「盡自己最後責任,盡量賣晒啲貨,盡量執個場執得好啲」,直至最後一刻。但依然不捨多年來慣見而熟悉的面孔。

陳小姐說,教協宣布解散後,不少會員前來購物時會問候他們、表達關心。李先生亦提到,自己與很多老會員熟絡,初入教協時因籌備活動而認識了很多老師,「雖然不是經常見面,但他們前來購物時都會打招呼、寒暄一番」。

多年來,有人在超市工作,有人到超市購物,他們都在這裡聚頭。這也是司徒華決定提供購物服務的初衷。

由小隨父到訪會所 總幹事沈偉男:今日上嚟要鼓起好大勇氣

總幹事沈偉男這天身穿 T 恤短褲、陪同家人到超市,爭取最後機會購物,沈的父親是教協退休會員,他自小就跟著父親游走教協會所。長大後,他成為了教協總幹事,這個地方於他而言別具意義。他認為,最可惜的地方是很多會員感慨「冇咗教協唔知點算」,教協對很多教師而言,重要在於日常工作的支援,由張羅文具以至爭取權益,四十多年來,常在教師身旁。

身為教協總幹事,他為這個工會感到自豪,「做得好有規模,會務做得好好」,但所有工作一下子剎停,深感可惜,「如果係我哋自己做得唔好,會員離棄我哋,咁我哋冇嘢好講」,無奈現實並非如此。

沈偉男又說,過去一年已有心理準備工會工作會隨時結束,但依然抱著「做得一日得一日」的心態繼續做,依然繼續規劃教協未來工作發展。他說,新蒲崗新會址原打算劃出更多地方供會員報讀課程,「但冇辦法,現在都要停」。

兩星期過去,心情依然複雜,只能盡量叫自己不要回想,才能平靜地完成餘下工作。「今日上嚟都要鼓起好大勇氣」。語畢,他紅了眼眶。

被消失的舊會所、新工程 還有代表教師的發聲渠道

訪問期間,傳訊職員拿著一張「歷史遺物」到處與同事分享 ── 是旺角會址於 1988 年 1 月 2 日啟用的單張,那時的會所只有一層,超市和會員服務部都在 9 樓。看到這張「歷史遺物」,一眾老員工都十分雀躍、說得興起,時而說那時的會員服務部就在 9 樓的同一位置;時而說那時的超市只佔一個小角落。

那陣時,適逢教協擴展階段,新會址啟用一年後聘用了一大批新員工,當中很多人一做就三十多年,包括這兩個說得興起的老員工。記者本想托職員再問多些感受,卻獲告知他們生怕一旦提起昔日點滴,就控制不了情緒。

步出超市,沿著 9 樓的旋轉樓梯向下行,就是位於 8 樓的會員服務部、眼鏡店和牙科中心,還有前身是獨立書店、正在裝修的小角落。

逼不得已決定解散前,儘管路難行,他們見步行步。教協宣布解散前幾天,他們計劃將這個小角落改裝為會員服務櫃枱及職員辦事處。裝修工程進行至一半,現時已完全停止,僅留下鋪在檯面的白布,木梯和一個正在抹窗的工人。教協今年 3 月方在新蒲崗買入商廈單位,打算建立另一個新會址,這一切都突然被刹停。

48 年後,教協走到終結。他們不捨的也許不只是即將消失的發聲渠道、會員服務,或是購物折扣,而是曾經在這裡出現過的人和事。

貨物將近賣完、人流漸減,超市內的 3 個收銀櫃台,只餘一個依然運作。其餘兩個櫃台上,放著「暫停」的標示。

文/莫泳浵

攝/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