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心窍灵魂何价? ——从公路塌陷到房屋维修

0
1860
澳洲林松博士

作者: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 政治学博士 林 松(Dr LIN Bin JP)

————————————————————————————————————————

中国广东梅大高速公路,又称梅龙高速公路,竣工十年左右,5月1日因大雨发生特大塌陷意外,死伤数十人,海内外议论纷纷,质疑建筑工程是否偷工减料。意外现场发现路面建造涉嫌厚度不足、没有打桩、没有钢筋……

网上出现讽刺,说建造工程往往渲染可以抵挡“百年一遇”的天灾,但当出现问题时,却又可解释是因为遇上“千年一遇”的灾情。中国大陆的道路、桥梁、房屋,不时被发现建造质量出问题。香港近年也逐渐开始出现类似情况,其中引起舆论特别关注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被发现防波堤“不整齐”,当局作出一番解释……

由此想起在澳洲亲身经历有关房屋维修的遭遇,某些华裔同胞的行为表现,是否容易导致被视为“民族性”问题。

纱窗与车房门经验

这里分享三件事,先从一扇纱窗谈起。二十多年前住雪梨市东区,住宅单位浴室需要加设一扇纱窗,找到一华裔师傅上门,收费只是数十元,费用不算高,而且彼此语言沟通方便。

其后再而三迁居,仍然找同一华语师傅装设纱窗、纱门、铁闸、窗帘等。前后三次,除了语言沟通方便,当时感觉找华人比找西人的便宜和价格合理。

然而,早前因为纱窗纱门被野外鹦鹉咬破,需要换上那些能够抵挡鹦鹉撕咬的纱窗纱门,报价三千五百多元,超出预算。上网搜寻,却竟然找到一西人工场,自行开车运送门窗,费用仅需四百多元!雇人拆卸、运送,做好后运回及安装,加四百多元,全部约九百元而已!

第二件事是修理住宅的车房门(即车库门),之前两次找华裔师傅修理车房门及遥控装置。第三次需要更换车房门,两华裔师傅报价都要三千多元。有网站做“中介”,提供多个选择。最后找到一西人师傅,竟然又较华裔师傅的,便宜几百元。

不断发现添加工作

最近需要修理屋顶,熟人介绍一华裔。上门查看,对方并非报上整个工作收费多少可完成,而是含糊其词,声称自己师傅级工资每天六百元,熟人介绍可收三百元,而助手则每天一百多元。对方并且立即从车上搬下工作用的梯子,说平日工作很忙,可周末放假时来工作。

星期一上门开工,问“师傅”怎么有空来,不是说周末才有时间来的吗?对方说这工作比较重要,先做这工作。过后才发现,原来这“师傅”早已失业!

第一天就说因为房屋地势高及地面倾斜,需要购买四米多高的两把梯子,费用接近四千元!说要由我一方负责,这还是头一回听到工作用的梯子工具要由顾客购买。上网找到租借公司,租借梯子只需二百多元一个星期。但该师傅却游说购买梯子,说完工后可把梯子转售别人。

心里开始觉得奇怪,那只是屋顶旁边一两块板,难道租借梯子一个星期都不能够完成维修工作?其后也证明这怀疑正确,因为该“师傅”每天都尝试游说再增添什么工作,或这或那,比原来要求做的,竟然多出几倍工作,并且可以不断发现和添加新的工作!

发现金矿不断掘金

明明本来可以两三天完成的工作,可以不断增加到一年半载。难怪这“师傅”一开始就含糊其词不愿意说整件工作费用多少,只说每天工资多少!显然把这里视为“金矿”,不断“掘金”!这“师傅”的目的,并非要完成这工作,而是要不断“制造”新的工作机会,可以长年累月地继续“掘金”!

第一天开始工作,除了提出要求购买四千元的梯子,还购买十块板及其他工具回来。一看已经不对劲,面积不大的维修,怎么要购买这么多板、木方、钉子等等,远远超出所需!

更加不对劲的是,这“师傅”来工作,大部份时间却去了买东西、休息、吃饭,每天真正动工的时间不成比例。半天工作都没有,却要收取一整天的工资。多次说好助手的工资是一百多元一天,事后却变成同样“师傅级”工资,过后更发现两人并非“内行人”,不熟悉房屋维修,不熟悉物料,不懂量度,之前说的都是“吹嘘”!

大约三平方米的木板,一天时间仅钉了一半木板,理由五花八门。准备油漆,涂三次还说要分开三天来做。事实上专业的油漆师傅,一天就可以完成油漆三遍了,因为油漆两小时已干可以上新油漆。每一天都发现这所谓“师傅”,并非想完成工作,而是找借口令工作源源不绝,不断“淘金”!

说谎拿钱还是坦白

发现不对劲,事实与吹嘘完全不同,不得不下令“急刹车”。拿了一些购备的建筑物料去物料店退货,其中一卷六十米的防水锡纸一百多元,由于已经使用数米不能退货。该“师傅”几次说笔者不应该坦白,应该说“未用过”,就可退货拿回金钱。

我跟该“师傅”说,如果说谎,引致下一顾客购买这用过了的物料,会造成他人损失。“师傅”坚持说谎就可退货拿回一百多元。我坚决反对说谎,宁愿损失一百多元。

某些华裔同胞,喜欢“向钱看”。不少人以为笔者写稿及做视像节目,都有金钱收入,不知道纯粹兴趣及志愿。但也的确有些人收钱做事,以此赚钱。最近与朋友谈及笔者做很多义务工作,包括投稿传媒、做网上视像广播节目等,没收一分钱。

八十年代开始于香港从事新闻工作,一事至今印象深刻。当时一商人向采访记者派发红包,一记者当面立即拒绝,说我们新闻工作者不能收红包。从房屋维修,到公路塌陷,想起三十五年前北京学生上街悼念被誉为“两袖清风”的中共总书记胡耀邦逝世,学生与民众要求“反官倒”。假如当年大众反贪腐成功,整个民族会不会面貌一新?

“向钱看”的人,金钱利益高于一切,财迷心窍。我并不高尚伟大,只是不想出卖自己的灵魂。

(欢迎读者意见回馈,作者电邮:DrLinBin@hotmail.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