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教科書】作者揭教局「偽術」 稱李波事件「未有定論」、戴耀廷法治理論「不權威」

0
330

教育局推出高中通識教科書「專業諮詢服務」,6 間出版社參考當局意見後作出的修訂版日前推出,刪減大量有關人權法治、公民抗命、內地維權等內容。《立場新聞》今(20日)接觸到相關教科書作者之一陳老師(化名),揭露教育局利用溫和言論向出版社「提意見」促刪減,例如指戴耀廷的法治四個層次論「不具權威性」,又稱銅鑼灣書店店主李波失蹤事件「未有定論」,雨傘運動事例就被質疑「過時」;惟理據空泛儼如語言「偽術」,修訂準則仍不明。

教育局強調「專業諮詢服務」為出版社自願參與,惟當局就課本內容提出意見後,若出版社未有跟從並作相應修訂,須冒上課本不獲當局通過的風險,失去被列入局方「推薦名單」的機會(見另稿),身兼通識教科書作者、通識科教師的陳老師坦言:「你可以完全唔跟佢(教育局)改,但佢都可以唔過你,睇你出版社搏唔搏。」

質疑戴耀廷法治理論「不權威」

根據各出版社推出的教科書修訂列表,個別內容的刪減理由僅得「因教學需要」數字,沒有多作描述。陳老師坦言,教育局在給予「建議」時的言論、字眼非常溫和,聽起來有理據,例如指「引述的學者不具權威性」,被刪走的包括遭解僱的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署名文章,題為《對法治四個層次論的不同觀點》。

據陳老師了解,局方曾點名質疑戴的論述不具權威性、論述不全面,「只不過係佢(戴)一個學者提出嘅論述,點解一定要用呢?」當局認為「違法達義」的說法具爭議,也會讓學生連繫到「公民抗命」的概念,「(如果)違法達義只強調可以達義、但冇強調後果,覺得你鼓勵緊學生犯法。」

指李波失蹤事件「未有定論」

教育局又以「事件未有定論」為由建議出版社作修訂。例如有教科書引用銅鑼灣書店店主李波失蹤事件、探討法治精神,當局就認為沒有證據證明事件曾發生,陳老師說:「佢(教育局)係覺得教科書用一個『懷疑個案』,然後就話有跨境執法係唔恰當。」但他承認某程度上認同這說法,「咁我哋證實唔到件事,如果想用李波去論證跨境執法就不充分。」

「事件過時」也成為局方刪改課本的理由,陳老師透露,當局向個別出版社指出發生於 2014 年的雨傘運動例子過時,「佢(教育局)唔會話傘運有咩問題,只會話唔update,係咪可以更新吓?」他個人不太同意有關理據,認為選用甚麼例子屬於作者、出版商的自由,「我覺得嗰件事significant(關鍵)我咪用,你理得佢廿年前定三十年前。」

類似刪改例子更多不勝數,包括內地維權示威的例子,「教圖」出版社刪去 2014 年茂名市反對 PX 化工廠的圖片、綠色和平到惠普(中國)總部示威的圖片及說明;亦涉及大力美化中國形象的改動,「齡記」出版社原有一幅涉及中國外交政策的漫畫,原本奸笑的中國角色,新版中變成上揚的友善微笑,形容中國利用興建高鐵「友善地向發展中國家派錢」;同一本書中一幅諷刺孔子學院有政治動機的漫畫同被刪去。甚至對於「本土意識」的用字也被修改,曾被《文匯報》點名批評的「雅集」教科書原本有整整兩頁內容講解「本土意識興起」,新版徹底刪去,教科書同時將多個「本土」字眼改為「本地」;同一本書在羅列政治組織的列表中,刪除「本土民主前線」、「香港眾志」及「人民力量」等政黨。

教育局一再強調整個諮詢服務為出版社「自願」參與,陳老師亦承認,教育局不曾具體要求逐字逐句如何修改,「佢好似一個『旁觀者』咁睇,本書呢度好似有啲問題喎,咁樣會唔會太過偏頗啊?咁樣件事唔係好真實,你有冇求證架……佢想用個冇咁難睇嘅方法。」審查之手看似溫柔,「佢冇話你唔用得,係出版社覺得似乎佢(教育局)唔鍾意我用,咁我唔用。」

嘆日後須自我審查 免觸紅線

陳老師坦言,政府一直覺得是學校教育導致年青人激進,強調批判思考的通識科近年更成為被追擊對象,「覺得一係老師出問題,一係書出問題。」他憂慮,一旦將來教科書想引用「未有定論」社會事件、涉及批評政府或中共或「港獨」等言論,均有可能被指煽動國家仇恨,甚至觸犯《國安法》,「就算係引述有人提出(港獨)都唔可以放入教科書,你提,只能夠話(港獨)係唔啱」,他預料「港獨」不可能再當作一個中性概念,在課堂上討論。

教育領域處處現紅線,陳老師無奈指,日後不會刻意將反送中運動編寫入教科書中,「港獨、警暴、反送中……我相信呢啲都唔提得。」他相信日後只能在課堂口頭教授相關內容;至於運動中顯露的警暴問題,陳老師亦表明不會深入探討,「上堂要講警暴,咁你如何證明用嘅例子就係警察不恰當使用武力?連交通警開槍都可以話係恰當。」

為人師表,陳老師慨嘆再無法按自己判斷、選用最適合的例子闡述社會議題,「唔能夠咁暢所欲言」,他認為通識科的功能是讓學生了解及關心社會,「通識係應該扣連社會發生嘅事,要(學生)關心社會但某啲好重要嘅社會事件冇咗,咁咪失卻咗呢部分嘅意義?」

文/ 莫泳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