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教育殺入資助大學 教資會要求納必修 以爭學額資源

0
460

教資會 2012 年起實施「優配學額」計劃,要求資助大學每 3 年「回撥」4% 至 6% 學額,再呈交「學術發展建議書」競逐相關學額及資源,以善用學額「回應社會需求」。

《立場新聞》獲悉,教資會針對 2022 至 2025 年度的 3 年期「優配學額」計劃,已按慣例向相關資助大學發出「啟動籌劃信件」(Start Letter),列出政府要求的「宏觀規劃指標」,包括要求將《港區國安法》教育列為必修。據悉,上月初磋商相關議題的教資會會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亦有出席。

競逐學額「優勝劣敗」

教資會資助大學享有院校自主,包括可自主開辦課程,唯獨每 3 年競逐「優配學額」時,須配合教資會提出的政策及撥款目標,以及由政府當局訂定的「宏觀規劃指標」,包括對特定界別或專業的人力需求。教資會會按照院校呈交計劃書優劣,將各校「回撥」的學額重新分配。

最終,獲分配學額少於「回撥」數目的院校,一般被視為在競逐機制中「落敗」,大學在該 3 年期可獲資源將相應被削減;相反,「勝出」競逐機制的院校,將可獲得更多資源。

促國安法教育列必修 未提具體建議

消息人士透露,教資會向資助大學發出「啟動籌劃信件」,列出上述政策目標及規劃指標。在涉及「全人教育」一項,明確要求資助大學將《港區國安法》、《憲法》及《基本法》教育列作必修。不過,信件或會上均沒有提出具體建議,例如是什麼形式納入必修,亦沒有提出任何有關教授時數、內容的具體準則。

消息人士指,由於牽涉競逐回撥學額即資源,相信各大學會以不同方法,滿足將《國安法》教育列必修的要求。不少大學目前都有開辦一年級必修通識課程,可行做法包括開辦具學分的新通識課程,並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又或者將有關內容,融入現有的必修課程之中。

《立場》已向上述消息向教育局求證,暫候回覆。

馮偉華:財政操控施壓

教協會長馮偉華批評,政府明顯利用資源操控,「雖然無明言(大學)要點做,但喺爭學額時加入要求,院校自然有壓力、要諗點回應」,擔心院校爭相揣摩政府「要乜嘢」,甚至「你行一步,我行兩步」搏取表現,變相自動就範。

為了滿足「必修」要求,馮偉華憂慮院校有較大壓力將相關課程列為「有學分」、須指定修讀,甚至列為畢業條件等具有約束力的要求,「去到咁就好可悲,好似小學咁要指定讀啲咩」。馮希望院校秉持自主,「以學術行先考量,唔好擺好多學術無關(內容),影響課程結構同設計,令課程走樣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