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底氣薄弱注定四面楚歌

0
1060

急景殘年,是指時光飛逝,一年將盡,也可拿來形容特區統治者:信譽快速流失,所餘無幾了。

民意調查的三個數字,足夠你懷疑特首林鄭月娥和她的團隊究竟可以怎樣捱下去。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本周二(12 月 29 日)公布的調查結果,反對林鄭執政的受訪者近七成(69%),不滿特區政府表現者達六成,不信任特區政府者超過五成半(56%),足見民怨沸騰。其中又有近四成半(44%)人給予林鄭零分,大抵可以斷言,近半香港人早已因人廢言,不管她說甚麼都等於廢話。由「港版國安法」、大灣區到中國疫苗,有何好處,只要出自林鄭口中,就變成反宣傳,難怪她近期備受壓力,也拒絕強行全民病毒檢測,總算有點自知之明。

不錯,林鄭表面上已站穩陣腳,民望看來微不足道。一年來,她趁疫情加強社會控制,抗議活動都被壓下去。加上全力推行新香港政策,包括執行《港區國安法》,運用公權力削弱議會、懲處老師、監控公務員,以鐵腕收窄思想和言論自由,以警力平息社會的不滿,贏得主子加持,至今穩坐釣魚船。

更且,展望來年,等待疫情過去,經濟復甦,香港逐步納入大灣區,變成宏圖大計當中的一塊拼圖之後,特區歸依政治正確,經濟緊跟國家大局,全面落實「第二次回歸」,新香港年代終於開局有時。如意算盤之下,林鄭儘管民望破產亦無礙大局,反而民望負資產不怕當爛頭卒,自有其廢物利用的好處。

不過,公安手段可以將街頭抗爭暫時清零,卻解決不了官民矛盾,反會不斷加重管治成本。首先,依靠警暴解決警暴製造出來的問題,猶如食毒品戒毒,矛盾只會延續甚至擴大,警民關係亦難望改善。同時,濫捕濫告下,不僅有損公義,執法資源亦捉襟見肘,並且影響其他執法工作。反修例運動以來,警方拘捕人數超過一萬(10,171 人),至今檢控人數不到其中四分一(其中 1,576 人由法庭處理當中),其他除了二千三百多人(2,331 人)無條件釋放,還有近五千五百人(5,438 人)保釋外出候查,相信要好幾年才能了結。在此期間,定必影響警方的刑事調查以至維持治安工作,除非警方一直以來有大量冗員。

再者,欠缺民望、威信薄弱的政府制訂政策,也沒有信心甚至沒有渠道通過民主派議員(不是被取消資格就是總辭離開議會)諮詢民意,更難有共識可言。最後政策閉門造車,再由上而下推行,如「全民病毒檢測」、「安心出行」、疫苗接種等計劃,只剩下聲名狼藉的問責官員和親政府議員背書支持,其成效如何,不問可知。

更可笑的是林鄭錯判形勢。自己公信力低,卻誤以為凡事御駕親征,領頭主持抗疫措施新聞發布會,多在公眾視線之中,就能顯其盡責奉公而有助提高個人聲譽,結果抗疫措施失敗,先後出現四波疫情爆發,責任也就不能不算到她頭上,連親北京政客也加入圍剿的行列。

她毫無自知之明從來都是問題的一部分。過去她不顧民情,甚至嗤之以鼻,才弄至她淪為無可救藥的民望負資產,如今依然故我,只會重蹈覆轍,又怎能化腐朽為神奇。例如,疫情開始時,不少人提醒政府須嚴控關口,加強入境者的病毒檢測,她卻一再忽視民意,結果疫情一次又一次由外地傳入,她不僅無愧疚之心,更追究曾經要求封關而罷工的醫護人員。她視反對者如仇敵,這副德性只會惹人反感,又怎會令人心悅誠服配合政策?

眼見自己處於道德低谷,人民離心離德,特首和政府的唯一出路,是靠懲罰來迫人就範。不錯,加強監控教師、強迫公務員以至資助機構員工宣誓效忠基本法,一時之間,或起阻嚇作用,但信念或因恐懼暫且按下不表,卻不會消失,只待站穩陣腳,更好保護自己之後,再重新出發,在工作崗位上,以專業的精神和規範,抗衡政治干預,從社會的空間之中,發揮個人的作用,凝聚力量,表達和捍衛共同的價值觀。

林鄭和特區政府的 2021 年,依然是四面楚歌。

 

原刊於自由亞洲電台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