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畫面漂亮,所以王茂俊必須死?

0
354

自從反送中爆發以來,我就很少再看連登、telegram 討論區、各大 KOL 的留言版,連傳媒新聞連結下面網民怎麼講,自己都刻意避開。若說「他人即地獄」,看其他網民留言,總有一種置身地獄的感覺。對上一次有這種感覺,是 831 事件的其中一個被捕者,終於現身說服。那個叫王茂俊的被捕者,被控告 8 條罪,接受了多間知名傳媒訪問。據說他被網民視為 831 被捕之後的浮屍死者韓寶生,他澄清其實自己是王茂俊,沒有死,可能是外界把兩個人搞混了,但在很多新聞的留言區,都看到一些網民在說「幹話」:有人人直指這個是假的、有人說這些訪問是為了替警察洗白、傳媒「轉藍」了等等。

有些是「藍絲」留言,他們說,這就證明了 「831 打死人」整個都是謊言 — 這其實就是混水摸魚,將輿論引向錯誤方向。有一個人沒死、被誤傳死訊,不代表事情沒有其他人受害,事實上也沒人知道當日真相,但可以肯定的是,有沒有人死都好,當日車廂「藍絲」拿著武器參與毆鬥、警察不問情由衝入去揮棍壓,都是恐怖襲擊、公權力完全失控,不管有沒有打死人,那一天都是濫捕濫告。藍絲的留言戰略是將事情聚焦到「831 打死人是謊言」,因此焦點就變成探究 831 有沒有死人,從而為警察被錄下的暴行解圍。

然而部份「黃絲」也是抵死的。不看王茂俊的故事,也不知道在連登、各大討論平台,傳言竟然去到一發不可收拾的狀態。即使事主怎樣證明,拿出各種控罪細節,就是有「網民」不相信,直指這個人是演員。

當然這種現象並非不可解釋,特區對 831 的處理就是黑幕化,官方諱莫如深。既然真相不明,市民又氣結又恐慌,便熱心找尋真相,轉而靠陰謀論和臆測去解釋;又,韓寶生是已死浮屍的事情,既然大家都轉發了、討論過,今日至少有一個真相大白,就等於之前大家都「炒車」,改弦易轍又敵不過個人情緒,便轉為抹殺生還者的存在。你說你沒死,但我說你應該已死。

說到底,除出「藍絲」刻意混亂焦點的那種,「真心不相信王茂俊」的黃絲亦存在,只能說他們還是迷戀集體式的「畫面漂亮」。以前他們迷戀十萬人和平大遊行、大家事後不留一點垃圾,因為那樣就畫面漂亮,大家是一個集體,令人很有安全感;現在「韓寶生一定已經死亡」,亦是另一種「追求畫面漂亮」,因為 「831 打死人」 是「文宣」,是批判警察的重語言,「死亡太子站」的想像,便是一個漂亮的畫面,不可以放棄,即使是要言語上抹殺一個生勾勾的人。

純粹邏輯問題:王茂俊沒有死,不代表 831 沒有死人;831 沒有死人,不代表警察當晚做得對,不代表律政司告人暴動告得對。如果是尊重個體、愛護同胞,看到其中一個事主現時安好,應該額手稱慶才是,但一些人卻無法轉變思考策略。有漂亮畫面當然好,可以利用操作,但初階黃絲和進階者的分別,就在於前者除了死抓住漂亮畫面之外,就只有生氣、著急、無力,而進階者能夠看到除畫面漂亮之外,世界還有很多值得在乎的事:例如生還者本身、例如理性、例如邏輯。

一個生還者出現,不代表就要拆毀 「831 打死人」的 narrative ,也許真的有,但為了團結、畫面靚、為了集體的 narrative,而抹殺個體存在,肯定不是這場反抗的初衷,也不是好的國族主義。香港的反抗是一種「個體性國族主義」(Individualistic nationalism),而不是「集體性國族主義」,前者不是在要求所有人都變成一樣,而是希望保障群體中每一個個體的自由和存在。而初階黃絲等於剛剛進入政治青春期,自己組織了一個腦海中的「黃絲」團體,要求每一個人都做同一件事、抱持同一種想法,否則就是支持特區或者警察 — 這才不是反送中的初衷。

這麼「自由主義」的說法,本來不應由我來說,但個體性國族主義其實就是公民自由的促進者,也就是這場反抗運動的本質。而抹殺個體存在的宏大敘事、鬥黃、情緒勒索,都不是其理想狀態,而是理想狀態的慢慢衰退和下降。

事情當然是有位階分別,如果是何式凝那些好人好姐沒有大犧牲的人,大喊被群眾忽略,那當然是發傻;但事情的核心受害者、運動的首批烈士,我為甚麼不相信?他們的份量,難道要比一班多數是塘邊鶴的自稱黃絲來得輕?反抗警察,是為了反抗警察,還是為了保護受害者,因而反抗警察?如果連同胞的感受都不管,那反對警察有甚麼 intrinsic value?反送中的初衷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