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割通識】楊潤雄:暫無意重推「國民教育」獨立成科 不排除視學監察新通識課程

0
302

教育局上周向全港中學發通函,就高中四個核心科課程改動進行問卷調查,通識科「改革」方案亦曝光。新科目課程框架下,現有通識科六大單元變為三大主題,當中兩個與中國內地有關,被批評為「愛國教育」。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表示,「改革」後的通識科不等於國民教育科,亦暫時沒有計劃把國民教育獨立成科。他提及,政府在 2012 年推行國民教育科時,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反問在目前社會環境下,「我哋係咪應該喺呢個時候,做呢樣嘢(獨立成科)呢?」他認為,相比獨立成科「每個禮拜淨係得一堂、兩堂」,透過不同科目、活動,深化國民教育,效果可能更好。他指,新科目推行後會加密監察課程,不排除如其他特定科目,做視學並檢視教材等。

楊潤雄指,「改革」後的通識科將更為聚焦,加強學生對《憲法》、《基本法》、本港的憲制地位及與國家關係的認識,培養國民身份認同。他認為,社會普遍對上述四方面的認識不足,形容「將呢啲重點提返出嚟,係教育嘅應有之義」,並非為國民教育獨立成科鋪路。

近年民調反映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感低,當局是否希望透過「改革」通識科,令數字「反彈」?楊潤雄則指,教育屬於長期工作,不應追求數據,他希望透過課程內容,及學生到內地考察等,令學生逐步培養對國家的感情,「親身理解及感受到自己是國家一部分,有責任貢獻國家。」

可討論內地發展弊處 但須基於事實

被問及會否刻意抽起有關香港人身份認同的內容,楊潤雄認為,香港居民及中國國民兩個身份並無衝突,舉例指「你去到上海,可以係上海人,都係國家國民」,但承認因課時將有刪減,課程內容亦會有取捨,經重整、刪減、整合後,只會有三分一課程講述香港情況。

另外,對於「改革開放」的課題中只提及正面影響,課程是否容許教師,教授內地發展中的弊處?楊潤雄稱,課程架構只列出教學重點,即學生應該要知道的事,但在課堂上仍可討論內地經濟、科技發展的利弊,例如貧富懸殊等,培養學生的明辨思維及客觀理解,但強調所有討論必須基於事實。至於政制法治情況,他指,若學生有疑問,教師應盡量解釋中港法律制度異同,並強調兩種制度各有好壞,以及「一國可以有兩制」。

對於新通識教科書需送審,楊潤雄表示,已開始與出版商討論新教科書內容,坦言要在九月前推出新教科書,時間的確很短。他期望各校可盡快提交有關四個核心科課程改動的問卷,令局方可落實「改革」,若如期於本年九月份,在中四推出新課程,局方會盡量推出教材。

將派員加密監察 否認國安教育小組為「糾察隊」

楊潤雄又指,新科目推行後將設「課程監察」,教育局會派員到學校了解,但強調與現有制度無異,指現時亦有視學及課程探訪等,亦會審視教師的教材、教案及教學方法,否認是向老師施壓,希望大家以平常心看待。他形容,教育局除了有監察角色,亦有支援作用,強調「課程監察」旨在令新科目健康發展。

至於局方要求學校成立國家安全教育小組,並需定期提交報告,楊潤雄指是因應《港區國安法》立法,「需要喺學校加強呢方面嘅工作」,又否認是想成立「糾察隊」。他重申,國家安全及《港區國安法》均為新事物,希望做到全校參與,未來亦會到學校安排講座、大型介紹會等。